时间: 2025-05-04 03:2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6:06
绩和李参政湖上杂咏
魏了翁
古之求仁者,信道不蕲获。
颜生何所乐,宁蹈饥寒厄。
能知四勿功,六根本非贼。
古代追求仁德的人,坚信自己的信念而不求名利。
颜回为何而乐呢?难道甘愿经历饥寒的困苦?
能够知晓四个“不”的功德,六根本不是贼。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子文,号杨天,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散文。其作品风格清新,常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湖畔,表现诗人对古代仁德之人的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追名逐利风气的反思。
魏了翁的《绩和李参政湖上杂咏》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古人追求仁德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当今社会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提到“古之求仁者”,引出对古代圣贤的思考,强调了一种内心的追求,而非外在的名利。第二句通过颜回的例子,质疑现代人对幸福的定义,是否甘愿忍受生活的艰辛以追求真正的快乐。这种对比让人思考现代人是否遗忘了内心的追求。
而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内涵,提到的“四勿功”和“六根”强调了内心修养和欲望的克制。诗人通过对古今对照,表现出一种对精神追求的渴望,以及对当今社会风气的不满。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有着深邃的哲理思考,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立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古代仁德思想的追求,表达了对当今社会风气的反思和对内心修养的强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颜生”指的是谁?
A) 孔子
B) 颜回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四勿”指的是什么?
A) 不贪、不妄、不失、不邪
B) 不懒、不骄、不恨、不怨
C) 不贪、不嗔、不痴、不慢
D) 不忧、不惧、不怒、不喜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古代仁德思想的反思
C) 对自然风光的赞美
D)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