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村居书事》

时间: 2025-04-30 04:34:37

诗句

过门车马谁曾入,塞路蓬蒿不复锄。

雨漏日惟支败屋,鼠余时自缉残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34:37

原文展示

过门车马谁曾入,
塞路蓬蒿不复锄。
雨漏日惟支败屋,
鼠余时自缉残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自从我搬到这里,没有车马经过,荒草丛生的道路再也没有人耕锄。屋子破旧,雨水漏进来,阳光也只是在破败的屋顶上照射。偶尔有鼠类光顾,我在空闲的时候只能缝缀残缺的书本。

注释

字词注释:

  • 过门:经过的门,指出入的情况。
  • 车马:指代来往的客人或商人。
  • 塞路:道路被堵塞,通常指无人打理。
  • 蓬蒿:指荒草,形容荒废的场景。
  • 不复锄:再也没有人耕作。
  • 雨漏日:形容屋顶破旧,日光和雨水都能漏进来。
  • 缉残书:缝补残破的书籍。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整体反映了士人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对现实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作品涉及众多题材,尤以咏史、咏物最为人称道。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他经历了南宋初期的动荡与国破家亡的痛苦,诗中流露出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状的失望。

诗歌鉴赏

《村居书事》通过描绘一个荒凉的村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诗的开头“过门车马谁曾入”,展现出一种荒芜的景象,曾经繁华的乡村如今冷清得没有人来往,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离散。接下来的“塞路蓬蒿不复锄”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凉感,诗人在这里感到无能为力,甚至连耕作的机会都没有了。

“雨漏日惟支败屋”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恶劣,破败的屋子似乎是他生活的缩影,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处可依的悲哀。最后一句“鼠余时自缉残书”则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孤独,他在鼠类的光顾中缝补着残书,象征着他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但又被现实的困境所包围。

整首诗既有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描绘,也透出诗人对国家、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陆游深沉的思想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门车马谁曾入:描绘出一个寂静的村庄,没有客人来访,暗示了诗人的孤独。
  • 塞路蓬蒿不复锄:道路被荒草覆盖,暗示人们的离去和对生活的放弃。
  • 雨漏日惟支败屋:破旧的房屋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困顿,雨水与阳光的交替更显无奈。
  • 鼠余时自缉残书:表现出诗人无所事事的尴尬,尽管他努力想要缝补过往的知识与文化,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力。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凋零,强化了孤独感。
  • 拟人:如“鼠余时”,赋予老鼠以人性化的行为,提升了诗的生动性。
  • 意象:破败的屋子、荒草的道路等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失落的背景。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荒凉的村庄,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动荡的失望、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无奈。整体基调中透出浓厚的忧伤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车马:象征繁华与往日的热闹。
  • 蓬蒿:代表荒废的生活与无望的未来。
  • 雨漏:象征生活的困境与无奈。
  • :代表孤独和无所依靠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白
    C. 陆游
    D. 白居易

  2. 诗中“过门车马谁曾入”表现了什么? A. 繁华的景象
    B. 寂静与孤独
    C. 乡村的热闹
    D. 诗人的喜悦

  3. “鼠余时自缉残书”中的“缉”字可以理解为: A. 读书
    B. 缝补
    C. 写作
    D. 学习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陆游的《村居书事》和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感慨。陆游着重描绘了乡村的荒凉,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战乱带来的忧虑。两者都体现了士人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闭关 七夕 浔阳春三首。春来 送李校书趁寒食归义兴山居 听弹古渌水(琴曲名) 病中得樊大书 和答诗十首。答箭镞 秦吉了-哀冤民也 别韦苏州 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耳红面赤 烦天恼地 三年不蜚 载酒问字 鼎水之沸 包含伦的词语有哪些 辰字旁的字 包含辱的成语 玉字旁的字 无法无天 日字旁的字 无胫而行 走字旁的字 善妇 板瓦 话不在行 反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