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六言诗十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7 09:39:56

诗句

惟上古尧舜。

二人功德齐均。

不以天下私亲。

高尚简朴慈顺。

宁济四海蒸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39:56

原文展示

惟上古尧舜,
二人功德齐均。
不以天下私亲,
高尚简朴慈顺。
宁济四海蒸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美了古代的尧舜二位圣明君主,他们的功德相等,治理国家时不以私情来处理公共事务,兼具高尚、简朴的品德,慈爱宽厚,愿意为百姓谋求福祉,使四海的人民都能够安宁。

注释

  • :只有、仅仅。
  • 上古:古代,指传说中的远古时代。
  • 尧舜:尧和舜是中国古代的两位圣王,被后人尊为明君的典范。
  • 功德:功劳与德行,这里指治理国家的成就和品德。
  • 齐均:相等、平等。
  • 不以天下私亲:在处理国家事务时不偏向于自己的亲属。
  • 高尚:品德高洁。
  • 简朴:生活简单朴素。
  • 慈顺:仁慈顺从的态度。
  • 宁济:希望能够救济、安抚。
  • 四海蒸民:四海之内的人民。

典故解析

尧舜二王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治理之道的象征,他们被后世视为理想的君主。诗中提到的“不以天下私亲”反映了对清廉政治的追求,强调君主应当有远见、胸怀天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主张个体自由和自然本性,作品流露出对社会政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可能产生于嵇康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不满,借古代圣王的治理理念来表现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道德理想和政治清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古代理想君主的形象,尧舜二人被视为治国安民的楷模,体现了诗人对政治的深刻思考。诗中强调君主的品德与为民的责任,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结合,反映出对清廉政治的渴望和对民众生计的关怀。通过对比古今,嵇康不仅表达了对古代圣王的崇敬,也隐含了对当时政治纷乱的批评。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而富有哲理,既展示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也引发了人们对理想政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惟上古尧舜:强调尧舜是古代最崇高的圣君。
  2. 二人功德齐均:指出他们的卓越成就和道德标准相等。
  3. 不以天下私亲:表明治理国家时不偏私于亲属,体现无私的精神。
  4. 高尚简朴慈顺:描述他们的品德,既高尚又朴素,心地仁慈。
  5. 宁济四海蒸民:表达他们希望能够救济和安抚百姓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尚简朴”与“慈顺”,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排比:通过列举尧舜的特点,增强了整体的气势和力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高尚品德的颂扬,表达了对古代明君的怀念和对当代政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尧舜:象征明君与理想治理。
  • 四海:象征天下,表示普遍性和包容性。
  • 蒸民:指百姓,反映民众的艰辛与渴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尧舜的功德被描述为: A. 不同
    B. 齐均
    C. 不足
    D. 难以比拟

  2. 诗中提到的“不以天下私亲”指的是: A. 偏爱亲属
    B. 公正无私
    C. 忽视百姓
    D. 亲情优先

  3. 嵇康的生活时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魏晋
    D. 明朝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描绘理想社会的美好画面,与本诗的理想主义主题相似。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通过对古代文化的追忆,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李白更多强调个人情感,而嵇康则侧重于政治理想。

参考资料

  • 《古诗词欣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嵇康及其诗文研究》
  • 《竹林七贤》

这些书籍和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嵇康的作品及其时代背景。

相关查询

后汉门。杨震 前汉门。王莽 六朝门。元帝 闲吟 晋门。王夷甫 前汉门。再吟 春秋战国门。卫灵公 前汉门 周苛纪信 三代门。太康 春秋战国门。隐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鳥字旁的字 走丸逆坂 包含珍的词语有哪些 情长纸短 緑油 书符咒水 寸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聚众滋事 两心相悦 气字旁的字 鲜方 知效一官 平生之好 招贤下士 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