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五言诗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7-31 13:48:07

诗句

修夜家无为。

独步光庭侧。

仰首看天衢。

流光曜八极。

抚心悼季世。

遥念大道逼。

飘飘当路士。

悠悠进自棘。

得失自己来。

荣辱相蚕食。

朱紫虽玄黄。

太素贵无色。

渊淡体至道。

色化同消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3:48:07

原文展示:

修夜家无为。
独步光庭侧。
仰首看天衢。
流光曜八极。
抚心悼季世。
遥念大道逼。
飘飘当路士。
悠悠进自棘。
得失自己来。
荣辱相蚕食。
朱紫虽玄黄。
太素贵无色。
渊淡体至道。
色化同消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修身养性,独自一人漫步在月光下,仰望星空,感叹时光流逝与世态之变。他对当下的社会感到悲悼,同时思考着大道的真谛与人生的浮沉。他认为得失荣辱都是自我内心的反映,世间的名利不过是浮华,真正珍贵的是那无形的道理,最终在内心的宁静中体悟到宇宙的至理。

注释:

  • 修夜家无为:修身养性,夜晚不做任何事,表示一种无为的态度。
  • 光庭:指月光照耀的庭院。
  • 天衢:指天上的道路,象征理想或大道。
  • 流光:流逝的光阴,暗示时间的无情。
  • 季世:指当时的社会,表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
  • 大道:指宇宙的真理或自然法则。
  • 飘飘当路士:指那些志向高远的人士。
  • 朱紫:象征权贵,意指功名利禄。
  • 太素:形容清净无色的状态,代表一种高尚的追求。
  • 渊淡:指内心的宁静与清澈,达到道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嵇康,字叔夜,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作为“竹林七贤”之一,主张清谈与道家思想。其作品多表达对世事的淡泊与对自我内心的追求。

创作背景:

在三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嵇康以诗歌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和社会风气的忧虑,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个人修养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事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几句,描绘了一个修身养性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将目光转向社会,表达对当时混乱局势的感慨。在这个过程中,诗人以“得失自己来”“荣辱相蚕食”来深入探讨人生的哲理,强调内心的自我认知比外界的评判更为重要。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将光、天、道等元素融入,构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展现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诗中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世界的看破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最后,通过“渊淡体至道”的表达,诗人传达了对宇宙真理的体悟,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修夜家无为:暗示在夜间进行修身养性,不参与世俗事务。
  2. 独步光庭侧:描绘孤独行走在月光照耀的庭院旁,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3. 仰首看天衢:仰望天空,思考人生的方向与理想。
  4. 流光曜八极:时间的流逝如光芒照耀四方,提醒人们珍惜光阴。
  5. 抚心悼季世:对社会的现状感到悲伤,表明对时事的关心。
  6. 遥念大道逼:遥远的思考理想与真理,感受到其不可阻挡的力量。
  7. 飘飘当路士:志向高远的人士,象征追求真理与理想的勇士。
  8. 悠悠进自棘:自我反省,面对内心的困扰与挑战。
  9. 得失自己来:得与失的结果均源于自身的选择。
  10. 荣辱相蚕食:荣誉与耻辱相互吞噬,反映出人生的复杂性。
  11. 朱紫虽玄黄:即使是权贵的名利,也不过是浮华。
  12. 太素贵无色:强调无形的道理更为珍贵。
  13. 渊淡体至道:内心的宁静与清澈是达到真理的途径。
  14. 色化同消息:形象与思想的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光、道与人生比喻,增强诗的哲理性。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音乐感与节奏感。
  • 象征:使用朱紫、太素等意象,象征权利与无形的道理,传达更深层的意义。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世事的感慨,探讨了人生的得失与名利的浮华,强调内心的修养与对大道的追求,体现了嵇康对道家哲学的理解。

意象分析:

  • :象征智慧与启迪,代表了追求真理的动力。
  • :象征理想与大道,指向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 荣辱:象征世俗的名利与个人的心理状态,反映人性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流光曜八极”中的“流光”指的是什么?

    • A. 光阴的流逝
    • B. 天空的星光
    • C. 月光的明亮
    • D. 太阳的光辉
  2. “得失自己来”强调的是哪种思想?

    • A. 外在环境的影响
    • B. 内心自我认知
    • C. 社会的责任
    • D. 家族的荣耀
  3. “朱紫虽玄黄”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与地位
    • B. 友谊与爱情
    • C. 自然与生命
    • D. 知识与智慧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展示了对人生理想与世事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嵇康的《五言诗三首 其二》和陶渊明的《饮酒》对比,前者强调内心的修养与对社会的感慨,后者则更倾向于自然的宁静与人生态度,体现出不同的生活哲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全面介绍古诗词的背景、风格及解析。
  • 《魏晋风度与竹林七贤》:深入探讨嵇康及其时代文化背景的书籍。

相关查询

送倪道士之庐山 送蒋节推赴岳阳 送辉上人再住空相 送黄叔向谒杨伯子 送古壶与人 送邓汉卿 水际 示五峰僧 石门寺 石门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女字旁的字 蹈背 疑忌 使心憋气 包含肾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见天 包含炬的词语有哪些 马生角 祷祀 前进无路,后退无门 包含甘的词语有哪些 宝盖头的字 潜精积思 包含祸的词语有哪些 卖租 拨嘴撩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