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六言诗十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1 22:04:11

诗句

唐虞世道治。

万国穆亲无事。

贤愚各自得志。

晏然逸豫内忘。

佳哉尔时可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04:11

原文展示:

唐虞世道治。万国穆亲无事。贤愚各自得志。晏然逸豫内忘。佳哉尔时可憙。

白话文翻译:

在唐虞的时代,政道清明,天下太平,万国之间和睦亲近,没有纷争。贤者与愚者各自追求自己的理想,安然自得,享受内心的宁静与快乐。那时真是美好,令人向往。

注释:

  • 唐虞: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两个理想化的治国典范,象征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 万国穆亲:各国之间和睦亲近,和平共处。
  • 贤愚各自得志:聪明的人和愚钝的人都能找到各自的志向和成就。
  • 晏然:安静、安然的样子。
  • 逸豫:安逸、悠闲的生活状态。
  • 可憙:值得喜爱、令人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哲学家,是“竹林七贤”之一。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思想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

嵇康生活在魏晋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对理想治国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失望交织,促使他创作出许多反映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六言的形式,简洁而富有哲理,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图景。开篇提到“唐虞世道治”,将时间背景设定在古代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那个时代政治清明的赞美。接着“万国穆亲无事”,展现了国家之间的和睦与安定,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后两句“贤愚各自得志”,“晏然逸豫内忘”,则突显了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理想,生活得安逸而快乐。

整首诗语言简练,但意蕴深远,展现出诗人对美好社会的渴望与追求。在诗的最后一句“佳哉尔时可憙”更是将这种理想化的情感推向高潮,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无限向往和对现实的深深失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唐虞世道治:表明理想的古代社会,政治清明。
  2. 万国穆亲无事:各国之间和睦相处,没有战争。
  3. 贤愚各自得志:无论聪明或愚钝,皆可找到自己的价值。
  4. 晏然逸豫内忘:人们内心安宁,享受悠闲的生活。
  5. 佳哉尔时可憙:对那个时代的美好感叹与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贤愚各自得志”,形成对比,增强语句的韵律感。
  • 比喻:用“唐虞”作为理想社会的象征,表达对美好时代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反映了诗人对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追求,以及对个人理想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唐虞:象征理想的政治制度。
  • 贤愚:代表社会中不同层次的人如何追求自己的理想。
  • 逸豫:象征安逸的生活状态,传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唐虞世道治”中的“唐虞”指的是哪个时期的理想社会?

    • A. 夏商时期
    • B. 魏晋时期
    • C. 西周时期
    • D. 唐宋时期
  2. “贤愚各自得志”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 A. 国家动荡
    • B. 人们各自追求理想
    • C. 社会不公
    • D. 战争频繁

答案:

  1. A. 夏商时期
  2. B. 人们各自追求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田园宁静的美好。

诗词对比:

嵇康的《六言诗十首其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但前者更多关注社会的政治与和谐,后者则强调个人的田园生活与自然的宁静。在风格上,嵇康的语言更为简练,陶渊明则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魏晋南北朝诗文研究》
  • 《嵇康与竹林七贤》

相关查询

游碧照庵 其二 游碧照庵 其一 巾山广轩 同徐学士咏笋 寻梅 汉宫春 蓦山溪 转调蝶恋花 转调蝶恋花 小重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靑字旁的字 家道中落 车检 脍刀 洛可可艺术 包含途的词语有哪些 包字头的字 鼠窃狗偷 操奇逐赢 邑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声色并厉 胆丧魂消 石城汤池 自字旁的字 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五荤三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