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3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6:46
摸鱼儿 十二月十四日自衡入永
作者: 顾璘 〔明代〕
远山低半留残雪,
望中清景殊绝。
寒云渐逐西风散,
村落午烟摇曳。
行路客。
被簿领沈迷,
又度隆寒月。
岁尽阳回,
何日是春来,
早梅花萼,
看透几分白。
忆江左,
多少关河分隔。
异乡空望明月。
衡阳飞雁都回矣,
欲寄音书那得。
情如结。
更断酒抛诗,
幽恨凭谁说。
霜髯雪鬓,
不奈老年华,
禾畦麦垄,
觅取旧生业。
远处的山峦低矮,半留残雪,
在眼前的清景中,别有一番绝妙的风光。
寒云随着西风逐渐散去,
村庄间的午后炊烟轻轻摇曳。
行路的旅人啊,
在薄衣下沉迷于寒冷,
又度过了漫长的寒冬。
岁末阳光回归,
何时才是春天到来?
早开的梅花,
看透了几分白色的花瓣。
回忆江左,
多少关河把我隔离。
在异乡只能空望明月。
衡阳的飞雁都回来了,
我想寄音书,哪有这样的机会。
情感如同结缔,
更是断酒抛诗,
幽怨的情绪凭谁诉说。
霜白的胡须雪白的鬓发,
无法抵挡老年的到来,
在禾田和麦垄中,
寻找往日的生计。
作者介绍:顾璘,明代诗人,生于福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体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身处异乡,思乡之情愈发浓烈。冬季的寒冷以及即将到来的新春,使得诗人对生命的思索与对往日的回忆交织在一起,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春天的渴望。
《摸鱼儿 十二月十四日自衡入永》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篇以“远山低半留残雪”勾勒出一幅冬季的画面,冰冷的雪与远山相映成趣,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诗人描写了寒云与村落的午烟,形成了一种动态的景象,给人以活泼的感觉。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借助对早梅花萼的描写,象征着春天的希望,表现出对未来的期盼与渴望。然而,随着对江左的回忆,诗人转而感受到浓重的乡愁,特别是“异乡空望明月”的句子,流露出深切的孤独感与无奈。结尾部分,诗人以“霜髯雪鬓”自喻,表现了对老年与生命的感悟,同时在禾畦麦垄中寻找旧生业,寄托了对往日生活的怀念与对未来生计的迷茫。这首词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是通过景象抒发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与对生命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绘冬季的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不甘,表现出对新生与希望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远山低半留残雪”描绘的景象是什么?
A. 春天的花开
B. 冬天的山景
C. 夏日的绿树
D. 秋天的落叶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衡阳飞雁”象征什么?
A. 归乡的希望
B. 冬天的寒冷
C. 诗人的孤独
D. 未来的生计
答案:A
“情如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思乡与无奈
C. 愤怒
D. 安慰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希望你能更好地理解《摸鱼儿 十二月十四日自衡入永》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