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3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0:39
正薰风蒸榴染艾,用心妆点佳节。
何来小朵搀先放,袅娜轻盈无骨。
姿韵别。是绡泪粘花,裙绿皴成叶。
助人凄切。只似笑如颦,尽堪肠断,那待九秋月。
娇一捻,粉晕嫩红双靥。檀心点点香洁。
生世不谐邻瘴地,薄命果然同妾。
真误绝。怎不赴东君,江左莺花牒。
只愁抛撇。到苗女钗头,蛮娘鬓畔,幽恨共谁说。
熏风轻轻吹拂,榴花的红色染上了艾草,用心装扮着这个佳节。
为何小花儿却先行绽放,轻盈地舞动着,没有一点儿骨感。
姿态和韵味是如此不同。是那绡纱上的泪水粘着花瓣,裙子绿色的边缘勾勒出叶子。
这让人心生凄切之感。就像笑容和愁眉,皆令人肠断,何时才能等到九月的明月?
娇嫩的花瓣轻轻一捻,粉嫩的双颊绽放着红晕,檀香心头飘散着洁净的香气。
生世与邻家的瘴地不和,薄命果然与妾侍无异。
恍若是误了绝期。为何不去东君的身边,江左的莺花依旧在传递着情书。
只愁被抛弃。到苗女的发钗,蛮女的鬓发,幽幽的怨恨又该向谁诉说?
作者介绍:王策,清代诗人,以优美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题材。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重阳节前,正是秋季,秋海棠花盛开之时,诗人借花抒怀,表达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摸鱼儿·虔州重午前二日见秋海棠花》是一首描绘秋海棠花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凄凉。开篇以“正薰风蒸榴染艾”引入,生动描绘了温暖的风与花草的结合,营造出节日的气氛。接着,通过“小朵搀先放”的形象,展现了海棠花的轻盈与娇美,令读者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及对情感的深刻感悟。“生世不谐邻瘴地,薄命果然同妾”一句,揭示了命运的无情与个体的孤独。同时,诗中多次提到的“幽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思索。
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对自然的感叹转向对人生的沉思,最终以“幽恨共谁说”结尾,留给读者一种无奈与惆怅的余韵。全词在意象的运用上富有层次,充满了清代文人的细腻情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困境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秋海棠花,反映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君”代表什么?
“生世不谐邻瘴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