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2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8:45
原文展示:
采桑子 五月六日 朱彝尊 〔清代〕
携来九子同心粽,蒲酒犹深。夜帐轻容,续命丝长针再缝。须知后会浑无据,难道相逢。十二巫峰,峡雨轻回第四重。
白话文翻译:
带着九子同心粽,蒲酒依然浓郁。夜晚的帐篷轻薄如容,续命的丝线长长地,针再次缝合。要知道未来的相会毫无根据,难道还能再次相逢?十二巫峰,峡谷中的雨轻轻回旋在第四重。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字竹垞,号梅村,清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创作于端午节,通过端午节的习俗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未来相会的期待与不确定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诗人通过端午节的习俗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未来相会的期待与不确定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端午节的习俗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相会的期待与不确定感。诗中“九子同心粽”和“蒲酒犹深”描绘了端午节的氛围,而“夜帐轻容,续命丝长针再缝”则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盼。最后两句“须知后会浑无据,难道相逢。十二巫峰,峡雨轻回第四重”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未来相会的不确定感和淡淡的忧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端午节的习俗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未来相会的期待与不确定感,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忧愁和期待。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子同心粽”象征什么? A. 团结和同心 B. 长寿和健康 C. 财富和繁荣 D. 爱情和浪漫 答案:A
诗中的“蒲酒”与哪个节日有关? A. 春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重阳节 答案:B
诗中的“续命丝”象征什么? A. 团结和同心 B. 长寿和健康 C. 财富和繁荣 D. 爱情和浪漫 答案:B
诗中的“十二巫峰”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黄山 B. 泰山 C. 巫山 D. 华山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