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0:1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0:13:08
原文展示:
留春令·针楼残烛 朱彝尊 〔清代〕 针楼残烛,镜台剩粉,醉眠曾许。长记罗账梦回初,响几点催花雨。别泪连丝繁主薄,剩定情诗句。一样霜天月仍圆,只不照凌波步。
白话文翻译:
在针楼上,残烛摇曳,镜台上还留有未擦净的粉末,曾经醉眠时的承诺犹在耳边。我长久地记得罗帐中梦醒时的情景,那时窗外响起了几声催促花开的雨声。离别的泪水如丝般缠绵,主簿上还留着定情的诗句。同样是霜天的夜晚,月亮依旧圆满,只是不再照见我轻盈的步伐。
注释:
诗词背景: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这首《留春令》描绘了一幅女子在夜晚的闺房中,回忆过往情感的画面,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夜晚的闺房中的孤独与思念。诗中“针楼残烛,镜台剩粉”描绘了女子居室的静谧与凄凉,残烛与剩粉都是时间的痕迹,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孤寂与未了的情感。“醉眠曾许”与“长记罗账梦回初”则勾起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而“响几点催花雨”则增添了一丝生机与希望。后两句“别泪连丝繁主薄,剩定情诗句”直接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与对爱情的执着,而“一样霜天月仍圆,只不照凌波步”则通过对比,抒发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女子复杂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与思念。通过对女子在夜晚闺房中的孤独与思念的描绘,表达了离别后的痛苦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女子复杂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针楼残烛”象征什么? A. 夜晚的结束 B. 孤独 C. 未了之情 D. 以上都是
“镜台剩粉”暗示了什么? A. 女子刚刚梳妆完毕 B. 女子未曾离去 C. 女子的美丽与孤独 D. 以上都是
“催花雨”象征什么? A. 生机 B. 希望 C. 凄凉 D. 以上都是
“霜天月仍圆”通过对比抒发了什么? A. 对往昔的怀念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团圆或不变的情感 D. 以上都是
“凌波步”象征什么? A. 女子轻盈的步履 B. 美好时光的逝去 C. 对现实的无奈 D. 以上都是
答案:1. D 2. D 3. B 4. D 5.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