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3:17
水调歌头
葛长庚 〔宋代〕
一个奇男子,万象落心胸。学书学剑,两般都没个成功。要去披缁学佛,首下一拳轻快,打破太虚空。末后生华发,再拜玉清翁。二十年,空挫过,只飘蓬。这回归去,武夷山下第三峰。住我旧时庵子,碗水把柴升米,活火煮教浓。笑指归时路,弱水海之东。
这是一位奇妙的男子,胸怀万象,却无法有所成就。他学习书法和剑术,但都没有成功。于是他决定披上僧袍去学佛,轻轻一拳打破了虚空。最终,他已经白发苍苍,向玉清翁行礼。二十年来,他白白磨砺,只像一片飘荡的蓬草。这次我回去,武夷山下的第三峰,住进我昔日的小庵,碗水煮米,活火教我浓缩。笑着指向回家的路,弱水在海的东边。
作者介绍:葛长庚,宋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葛长庚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之际,表达了他对成功与失败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水调歌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诗中以个人经历为背景,探讨了成功与失败的意义。开篇便以“一个奇男子”自喻,展示了他胸怀万象的理想与追求,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学书学剑,两般都没个成功”的失落与无奈。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接下来的“披缁学佛”意指他对佛教的向往与追求,象征着一种精神的解脱与超越。而“打破太虚空”则暗示了他对虚无的反抗与突破,显示了他在精神层面上追求真理与自由的执着。
“再拜玉清翁”则体现了对高人或智者的尊敬,暗示着他在追寻真理过程中的谦卑与盼望。接下来的“二十年,空挫过,只飘蓬”,不仅是对自己过往经历的总结,也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诗人选择归隐于“武夷山下第三峰”,回归自然,寄情于山水之间,表现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满足,最终以“笑指归时路,弱水海之东”结束,象征着他对人生方向的清晰与坚定。
整首诗在情感上交织了失落、反思、向往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的经历为线索,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深邃的哲学思考与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奇男子”指代何人?
“二十年,空挫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武夷山”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葛长庚的《水调歌头》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强调自然的雄伟与个人的豪情。两者在意象上都有山水的描绘,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