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则灵潭》

时间: 2025-05-04 11:55:01

诗句

巉岏纡鸟道,飞瀑碧潭悬。

岚影孤城外,松风古寺前。

神龙留坏穴,绿树驻晴烟。

削壁谁题识,游踪不记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5:01

原文展示:

游则灵潭
作者: 吞珠 〔清代〕

巉岏纡鸟道,飞瀑碧潭悬。
岚影孤城外,松风古寺前。
神龙留坏穴,绿树驻晴烟。
削壁谁题识,游踪不记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灵潭的壮丽景色。险峻的山崖上曲折的小路如同鸟儿的飞行轨迹,飞流直下的瀑布悬挂在碧绿的潭水之上。云雾缭绕的影子在孤城之外,松风轻拂着古老的寺庙前。神龙曾经栖息的洞穴,翠绿的树木在晴朗的烟雾中静静伫立。削壁上究竟是谁留下的题刻,游览的踪迹已无从记忆时光的流逝。

注释:

  • 巉岏:形容山势险峻。
  • :曲折的意思。
  • 岚影:山间云雾的影子。
  • 孤城:指远离人烟的城池。
  • 松风:松树间吹来的风。
  • 神龙: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力量和神秘。
  • 坏穴:指神龙曾留下的洞穴,可能是指隐秘之处。
  • 削壁:陡峭的岩壁。
  • 题识:题字或铭文,留下的记录。

典故解析:

“神龙留坏穴”可指中国古代对龙的崇拜与信仰,龙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权威和神秘的力量。灵潭可能指代某个特定的地方,象征着自然的美与神秘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吞珠,清代诗人,生平事迹未详,但以其诗作中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其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中国社会文化相对繁荣的时期,诗人常常通过游历自然,以诗作记录所见之美,体现出对古典文化的传承和对自然的崇敬。

诗歌鉴赏:

《游则灵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灵潭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传达了巉峻山崖、飞流瀑布与碧潭的壮丽景色,展现出自然的力量与美感。诗行“巉岏纡鸟道,飞瀑碧潭悬”用精炼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感受到险峻与宁静的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诗中提到的“岚影孤城外,松风古寺前”不仅描绘了清幽的环境,也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孤城与古寺的结合,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而“神龙留坏穴”则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激发对传说的向往与探索。

最后一句“游踪不记年”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游历虽美好,但时间的无情却让人难以铭记。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渗透着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索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巉岏纡鸟道:描述险峻的山崖上,弯曲的小路如同鸟儿飞行的轨迹,展现自然的险要与美丽。
  2. 飞瀑碧潭悬:飞流直下的瀑布悬挂在碧绿的潭水上,强调了水的清澈与动感。
  3. 岚影孤城外:山间的雾气在孤独的城池外飘荡,增添了诗的神秘感与孤寂感。
  4. 松风古寺前:松树间的风轻拂而过,古老的寺庙静立前方,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5. 神龙留坏穴:神龙曾经栖息的地方,增添了传说与神秘的色彩。
  6. 绿树驻晴烟:翠绿的树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形成了美丽的画面。
  7. 削壁谁题识:陡峭的岩壁上究竟是谁留下的题刻,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探索与思考。
  8. 游踪不记年:游历的踪迹已无法记忆,感叹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鸟道”比喻小路的曲折,增添了生动感。
  • 对仗:如“岚影孤城外,松风古寺前”,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如“绿树驻晴烟”,赋予了树木以生命,增加了情感的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灵潭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 灵潭: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神秘,代表诗人向往的理想境地。
  • 飞瀑:象征生命的奔流与不息,展现自然的力量。
  • 孤城:象征孤独与历史的厚重,唤起对过往的追忆。
  • 古寺:代表着传统与文化的传承,体现人文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巉岏”的意思是: A. 高大
    B. 陡峭
    C. 平坦
    答案:B

  2. “飞瀑碧潭悬”描绘的是: A. 一片森林
    B. 一座城市
    C. 瀑布与潭水
    答案:C

  3. 诗的最后一句“游踪不记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喜爱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李白的作品,描绘了壮观的瀑布景象,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
  • 《登高》:杜甫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游则灵潭》与《望庐山瀑布》: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游则灵潭》更侧重于静谧与孤独的感受,而《望庐山瀑布》则展现了气势磅礴的动态美。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自然观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研究》
  2.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3. 《古代诗词意象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沁园春 白燕 沁园春 为董叔宏赋溪庄 沁园春七首 其六 沁园春 其七 送太子太保大司空小泉林先生致仕 沁园春·大道玄微 沁园春 申浦闻歌,赠花桂卿校书 沁园春 戏赠陈较书 沁园春 云山松涛 沁园春 其二 沁园春 送修亭入都,兼有脱缨之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茧栗 巾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假痴假呆 生字旁的字 一丝不线,单木不林 排拶 糸字旁的字 大梦初醒 昃景 角字旁的字 盐丘 趟主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张口吐舌 包含喣的词语有哪些 撒手闭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