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5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53:33
凭高送所亲,久坐惜芳辰。
远水非无浪,他山自有春。
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
天际伤愁别,离筵何太频。
在高处送别亲友,久坐不愿离去,惋惜这美好的时光。远方的水面上并非没有波浪,其他地方的山峦也有它们的春天。野花在各处绽放,官里的柳树也开始抽新芽。天边的愁绪让人伤感离别,离别的酒席为何如此频繁?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其诗歌深刻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与人们的命运。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他身处战乱之中,朋友相继离去,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无奈。李判官和武判官是杜甫的友人,诗中正是为他们送行,情感真挚而深沉。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感伤。诗的开头,诗人站在高处,送别亲友,久坐不愿离去,表现出他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惋惜。这里“久坐惜芳辰”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接下来的“远水非无浪,他山自有春”,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诗人传达了离别并不意味着绝望,生活依然会继续,正如远方的山水各有春光。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给人以希望。
“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则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轮回。即使人们各奔东西,生命的美好依旧存在,给人以慰藉。
最后四句“天际伤愁别,离筵何太频”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离别的愁苦表达得淋漓尽致,离筵的频繁让人感到无奈与悲伤,进一步加深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人深情的眷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送别以及对离别的伤感,表现出人际关系中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继续的希望。
诗中“凭高”指的是什么?
“久坐惜芳辰”中,“芳辰”指的是哪个季节?
诗中提到的“他山自有春”表达了什么含义?
杜甫的《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题材上都涉及送别与自然景观,但杜甫更注重情感的深度与社会背景,而王之涣则更多地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个人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