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8:45
寄呈阳岩
与君非复昔年时,我瞎君聋各已衰。
萤案头光何必照,蚁床下斗不须知。
嵇康老觉形骸懒,扁鹊亡无耳目医。
只恐蒲轮催强起,林间未免独吟诗。
寄给阳岩的信
与你的关系已不再是往年之时,我的眼睛失明,你的耳朵失聪,各自都已衰老。
萤火虫在案头的微光何必照亮,蚂蚁床下的争斗又何必去在意。
嵇康年老时感到身体懒惰,扁鹊已经去世没有耳目能医治。
只怕蒲轮催促着我强迫起身,林间未免孤独吟唱诗篇。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彦甫,号天池,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世事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面对人生的衰老与世事的变迁,表达了对友人和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衰老的无奈,同时也表现出对孤独的思考。
《寄呈阳岩》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与友人的对比,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个人的衰老。首句“与君非复昔年时”便直言不讳,表明友人间的关系已经不如往昔那般亲密。紧接着,诗人以“我瞎君聋”描述了身体的缺陷,象征着岁月带来的衰败。萤火虫的光和蚂蚁的争斗引发了对生活琐事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轻描淡写中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淡漠。
接下来的嵇康和扁鹊的提及更是深化了主题,嵇康的懒惰与扁鹊的无能医治,体现了对个人境遇的无奈和对健康的渴望。最后一句“只恐蒲轮催强起,林间未免独吟诗”则是对未来的思考,尽管生活艰难,诗人依然选择在孤独中吟唱,展现出对诗歌的执着和对生命的反抗。整首诗在淡淡的忧伤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谊的怀念,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关系的反思、对衰老的感慨、以及对孤独中吟唱的坚持,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友谊的珍重。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人生的衰老与友谊
C. 爱情的失落
D. 社会的变革
诗中提到的“嵇康”是哪个时期的名人?
A. 唐朝
B. 宋朝
C. 三国
D. 明朝
“萤案头光何必照”中“萤”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虫子
C. 一种树木
D. 一种星星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对比,刘克庄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老年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对历史的追忆与豪情。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豪放,后者则细腻,体现了不同的诗人个性和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