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常徵君》

时间: 2025-05-06 02:04:14

诗句

白水青山空复春,徵君晚节傍风尘。

楚妃堂上色殊众,海鹤阶前鸣向人。

万事纠纷犹绝粒,一官羁绊实藏身。

开州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毒热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4:14

原文展示

寄常徵君
杜甫 〔唐代〕

白水青山空复春,
徵君晚节傍风尘。
楚妃堂上色殊众,
海鹤阶前鸣向人。
万事纠纷犹绝粒,
一官羁绊实藏身。
开州入夏知凉冷,
不似云安毒热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常徵君的思念和对当下社会的感慨。白水和青山映衬着春天的空寂,徵君在尘世中度过晚年。楚国的妃子在堂上颜色各异,海鹤在阶前鸣叫,仿佛在向人们诉说。万事纷乱,犹如绝粒般无能为力,而我被官职羁绊,难以展现自我。开州的夏天虽知凉爽,但却不似云安那样的毒热新鲜。

注释

  • 白水:指清澈的水,象征宁静、空灵的环境。
  • 青山:指青翠的山,代表自然景色的美好。
  • 徵君:常徵君是杜甫的朋友,诗中提到其晚年境遇。
  • 楚妃:指古代楚国的妃子,象征繁华与美丽。
  • 海鹤:一种水鸟,鸣叫声清脆,常用于比喻自由与闲适。
  • 万事纠纷:形容社会纷乱,事情复杂。
  • 开州:指地名,诗人描绘了其凉爽的夏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数量庞大,涵盖了政治、生活、战争和社会等多个方面,以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而著称。

创作背景

《寄常徵君》作于杜甫晚年,在动乱和困苦中,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心成为诗中重要的情感表达。此时,杜甫身处社会动荡之中,内心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诗歌鉴赏

杜甫在《寄常徵君》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当下困境的深刻反思。开篇“白水青山空复春”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引入,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宁静,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向往。接下来的“徵君晚节傍风尘”则把焦点转向友人,表明在尘世的纷扰中,徵君的晚年生活充满了无奈与挣扎。

楚妃的美丽与海鹤的鸣叫形成对比,前者象征着繁华和浮华,后者则代表自由和真实。杜甫通过这两种意象,揭示了人们在社会中面临的选择与困境。接下来的“万事纠纷犹绝粒”,则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诗人内心的无力感。

“开州入夏知凉冷”不仅描写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反思。他感受到的凉意与云安的“毒热”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杜甫深邃的思考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水青山空复春:自然美景令人神清气爽,春天的到来却显得空灵。
  2. 徵君晚节傍风尘:友人徵君在社会的纷扰中度过晚年,感叹其艰辛。
  3. 楚妃堂上色殊众:楚国的妃子们各有风姿,象征人间繁华的不同面貌。
  4. 海鹤阶前鸣向人:海鹤在阶前鸣叫,寓意自由与自然的呼唤。
  5. 万事纠纷犹绝粒:社会纷争不断,个人则感到无力应对。
  6. 一官羁绊实藏身:身处官职的束缚,使人难以展现自我。
  7. 开州入夏知凉冷:开州的夏季虽凉爽,但仍有一丝冷意。
  8. 不似云安毒热新:与云安的毒热相比,开州的凉爽显得更为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事纠纷犹绝粒”,将复杂的社会问题比作绝粒,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 意象:如“白水青山”、“楚妃”、“海鹤”等,构建了丰富的自然与社会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杜甫对友人的关怀,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水:象征宁静与纯洁。
  • 青山:代表自然的美丽与恒久。
  • 楚妃:象征繁华与浮华的生活。
  • 海鹤:象征自由与闲适的生活。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歌的表面景象,也承载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徵君”是指谁?

    • A. 杜甫的朋友
    • B. 一位历史人物
    • C. 诗人的妻子
  2. 诗中“白水青山”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宁静
    • C. 纷扰
  3. “万事纠纷犹绝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无力感
    • B. 希望
    • C. 开心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表达思念之情,情感深沉。
  • 《春望》(杜甫):在动乱中对国家和家庭的忧虑,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情感更为温柔与细腻。
  • 《登高》(杜甫):在忧国忧民的背景下,表现出更为激昂的情感。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杜甫的诗歌常常关注社会现实,情感深刻,而李白的诗歌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自然景色的描绘。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氏州第一 归燕 鹧鸪天 宴桃源 红林檎近 过秦楼 寿建安使君谢右司 江城子 少年游(寿云谷谢右司) 春晓 齐天乐·客愁都在斜阳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苦思恶想 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坛山刻石 遥感 山麓 豁开头的成语 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通前彻后 生风作浪 水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击楫中流 黄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雄虹 阳秋可畏 河堑 虎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