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4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4:50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
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
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吾老甘贫病,荣华有是非。
秋风吹几杖,不厌此山薇。
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掉头纱帽仄,曝背竹书光。
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稀疏小红翠,驻屐近微香。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潜鳞输骇浪,归翼会高风。
砧响家家发,樵声个个同。
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
身许麒麟画,年衰鸳鹭群。
大江秋易盛,空峡夜多闻。
径隐千重石,帆留一片云。
儿童解蛮语,不必作参军。
秋天的田野上光秃秃的,寒冷的江水在碧蓝的天空下波动。把船系在蛮族的井边,准备在楚国的村庄里安家。枣子熟了可以随意采摘,杂草丛生的葵菜需要自己去锄除。老夫的饭菜已经减量,溪里的鱼也分给我一些。很容易明白人生的道理,但很难教会我去违背一件事情。水深的地方鱼快乐地游弋,树林茂密的地方鸟儿也知道归巢。年老了我甘愿过着贫穷和病痛的生活,荣华富贵之间总是有是非。秋风吹动着我的拐杖,我对这山里的薇菜并不厌倦。礼乐之事让我感到短缺,山林间的幽趣却使我兴致高昂。转头时,纱帽微微倾斜,背对着阳光在竹下阅读。风吹落松子,天寒时割蜜房。稀疏的小红花散发着微香,脚步靠近时散发着香气。远处的岸边秋沙如雪,连绵的山峰在晚霞中显得红彤彤的。潜藏的鱼在波浪中奋力游泳,归来的鸟儿迎着高风飞翔。砧声从家家户户传来,樵夫的呼喊声此起彼伏。飞霜任凭青女施展,赐予我一床隔着南宫的被子。身心愿许于麒麟的画,年华已逝鸳鸯与白鹭成群。大江的秋天依然丰盛,空旷的峡谷夜晚常有声音。小径隐匿在千重石中,帆船只留下了一片白云。小孩们能够说蛮族的语言,不必让我去当参军。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其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社会动乱,诗歌内容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道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秋野五首》创作于晚年,诗中表现了杜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超然态度。在经历过动乱和贫困后,杜甫选择了在山林间安静地生活,体现了他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秋野五首》通过描绘秋天的田野、江河、树林等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全诗意境深远,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开篇以“秋野日疏芜”引入,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宁静,接着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系舟蛮井络”,“枣熟从人打”,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荣华有是非”,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看淡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诗中多次提到自然景物,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生活。杜甫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吾老甘贫病”,显示出他对生活的豁达。同时,诗中“儿童解蛮语,不必作参军”一句,表现出他对社会纷争的超然和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物质与精神生活,展现了杜甫超然物外的态度和对人生的豁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宁静的主题,但王维更多地强调了山水之间的幽静与孤独,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