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谢林簿遗庐阜茶芽 其二》

时间: 2025-04-30 10:16:47

诗句

向来皇祐最升平,民识犁锄不识兵。

茶向此时还有录,令人长羡蔡端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16:47

原文展示:

谢林簿遗庐阜茶芽 其二
向来皇祐最升平,
民识犁锄不识兵。
茶向此时还有录,
令人长羡蔡端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在皇祐年间的太平盛世,百姓们只知道耕种而不知战争。茶在这个时期依然被记录和重视,让人不禁羡慕蔡端明的成就。

注释:

  • 皇祐:指宋仁宗时期的年号,象征着太平盛世。
  • 升平:安定繁荣的状态。
  • 民识犁锄不识兵:指百姓只认得耕作工具,不认识兵器,反映出和平的生活。
  • 茶向此时还有录:指在这个时代,茶的种植和记录得到重视。
  • 蔡端明:蔡襟,字端明,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牥,字子真,号南溪,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仁宗时期,正值国家富强,民众安居乐业,诗人通过茶的象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对茶文化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怀念与珍惜。开头的“向来皇祐最升平”直接引入了诗的时代背景,描绘了一个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画面。接下来提到“民识犁锄不识兵”,则突出了百姓对战争的无知与漠然,显示出这个时代的和平与繁荣。诗的后半部分以“茶向此时还有录”引出了茶文化的重要性,表明在这片和平的土地上,茶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象征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最后一句“令人长羡蔡端明”则表达了对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钦佩,蔡襟作为茶学家,其成就令人向往,强调了茶在文化中的地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向来皇祐最升平:回顾历史,皇祐年间是最为和平安定的时期。
  2. 民识犁锄不识兵:百姓只会耕作的工具,对战争的无知,体现出社会的安定。
  3. 茶向此时还有录:茶在这个时代仍被重视和记录,象征生活的富足与文化的传承。
  4. 令人长羡蔡端明:表达了对蔡襟等茶学家的羡慕,强调了茶文化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识犁锄不识兵”,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题。
  • 意象:茶作为意象,象征和平与文化的发展。

主题思想:

全诗的中心思想是赞美和平年代的安定生活,表达了对茶文化的珍视与钦佩,通过历史的回顾,让人感受到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皇祐:象征繁荣的历史时期。
  • 犁锄:象征着农耕的宁静与安逸。
  • :象征着生活品质和文化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皇祐年间的特点是什么?
    A. 动荡不安
    B. 和平安定
    C. 战争频繁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蔡端明是以什么著称的?
    A. 战争
    B. 茶文化
    C. 诗词
    答案:B

  3. “民识犁锄不识兵”表达了什么样的状态?
    A. 战争的准备
    B. 生活的安宁
    C. 知识的贫乏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潘牥的《谢林簿遗庐阜茶芽其二》同样描绘了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状态,杜甫更关注国家的兴亡,而潘牥则着重表现和平生活的美好。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成父弟作书室于前山举予旧名堂日青毡以榜之 下七盘岭 八日五日雨 过周文显所居 寄赠曾裘父兼呈严黎二师 王岩 口占三首 其三 鹅湖道中二首 挽曾达臣二首 晚登邬子亭用壁间韵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旷达不羁 屯踞 骨字旁的字 灯尽油干 包含黧的词语有哪些 强龙不压地头蛇 不刊之论 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森的成语 曰字旁的字 流氓 发结尾的成语 鼓腹讴歌 三句不离本行 瞬息千变 羊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二姓之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