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0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03:55
除夜
作者: 潘牥 〔宋代〕
屈指头颅三十一,
年时又见煮酴酥。
平生自谓妄男子,
未死谁甘贱丈夫。
欢逐儿童烧竹爆,
自拈秃笔写桃符。
梅花一笑须相领,
莫道今吾非故吾。
在手指上屈指算来,已经三十一岁了,
年年岁岁又见煮酴酥。
我一生自以为是个不肖之人,
但未死之时,谁愿意甘愿做个贱夫。
欢笑着追逐孩童,放烟火爆竹,
我拿起光秃的笔写下桃符。
梅花一笑,须与你相互扶持,
莫说今天的我与往日的我不同。
“桃符”出自古代民俗,常在春节时贴在门上以辟邪;“梅花”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和高雅的象征,常常与春天和友情相联系。
潘牥,字子华,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潇洒自然,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除夜》创作于除夕之夜,诗人通过对自己年龄的感慨,表达对生活的反思与珍惜,也表现了对新年的期待。
《除夜》以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自我反思的姿态,描绘了诗人在岁末年初的感受。诗中首先以“屈指头颅三十一”开头,直接引入诗人的年龄,展现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接着提到“年时又见煮酴酥”,这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遵循,也隐含着一种对生活的期盼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平生自谓妄男子,未死谁甘贱丈夫”,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反思,虽自谦为“妄男子”,但依然渴望不甘于平庸,追求更高的理想。紧接着,诗人描绘了与儿童一同欢庆的新年场景,展现出一种乐观与活力。此时的他,虽自称“妄男子”,却与欢笑的儿童一同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
最后两句“梅花一笑须相领,莫道今吾非故吾”,则传达了一种希望与信念。梅花作为坚韧不拔的象征,与诗人的心境形成了呼应,诗人希望在新的一年中,不论身份如何变化,都能保持自己内心的坚韧与高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比、排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通过对年龄的感叹与节日的欢庆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理想与生活的追求,以及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提到诗人几岁?
诗中提到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诗人希望在新的一年中依然保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