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代百舌答》

时间: 2025-05-02 04:20:45

诗句

祸福无门未可凭,天教有口可无声。

莫嫌口解为身累,雁不能鸣反自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0:45

原文展示:

代百舌答
作者: 潘牥 〔宋代〕
祸福无门未可凭,天教有口可无声。
莫嫌口解为身累,雁不能鸣反自烹。

白话文翻译:

灾祸与幸福并没有特定的门路可以依靠,而天意虽然有口,却往往无声。
不要嫌弃口头的解说会成为身体的负担,像雁一样不能鸣叫,反而自我烹饪。

注释:

  • 祸福:灾难与幸福。
  • 无门:没有固定的途径。
  • 天教:天意或上天的教导。
  • 口解:口头解释。
  • 身累:身体的负担或累赘。
  • :指大雁,常用作比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牥,字时中,号东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独特,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作品多表现出淡泊明志的情怀。

创作背景:

《代百舌答》创作于潘牥对当时社会变动的感慨之中,反映了他对命运与言语的思考,旨在探讨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如何看待口头解释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关系。

诗歌鉴赏:

《代百舌答》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通过对“祸福无门”和“天教有口”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命运和语言的深刻思考。首句“祸福无门未可凭”,指出人生的祸福并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仿佛是在提醒人们,不要轻易寄希望于表面现象。接着“天教有口可无声”,则意在说明天意往往隐秘而难以捉摸,虽然有时候会有言语上的解释,但真正的含义往往是沉默的、不可言喻的。

后两句“莫嫌口解为身累,雁不能鸣反自烹”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警示人们不要因言语的负担而自我束缚。这里的“雁”作为象征,暗含了不具备声音的存在,传达了即使不能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仍然要保持自我生存的意识。整首诗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思,既有对命运的无奈,也有对言语与行动关系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祸福无门未可凭:指福祸不是由某种固定的途径或方法可以依赖的,强调了命运的不确定性。
  2. 天教有口可无声:表达上天的教导往往不是通过言语来传达,而是通过经验与体悟。
  3. 莫嫌口解为身累:劝诫人们不要因为口头解释而认为这是负担。
  4. 雁不能鸣反自烹:比喻那些不能表达自己的人,反而会面临更大的困境,暗示沉默的代价。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雁”比喻那些无声而又被动的存在。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莫嫌”使读者思考口解的价值。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命运的不可捉摸与语言表达的局限,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复杂时,理解言语与行动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祸福:象征人生的起伏与无常。
  • 天教:象征命运与上天的安排。
  • :象征沉默者或无法表达自我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雁”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沉默和无奈
    C. 幸福
    D. 旅行

  2. 填空题: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____之间的关系。

  3. 判断题:诗中“天教有口可无声”意指上天的教导总是通过声音传达。(对/错)

答案:

  1. B
  2. 语言与行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代百舌答》与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但前者更为沉思,后者则更为豪放。李白的诗中强调了及时行乐,而潘牥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与人生哲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歌子 感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 其三 瑞鹧鸪·雏莺初转斗尖新 高尚居士 其一 青玉案·王孙陌上春风鞚 紫岩九章章八句上寿张丞相 天仙子·楼外轻阴春澹伫 寄钱申伯二首 代上张丞相生朝四首 其二 感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米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深沟坚壁 讹俗 遗簪坠珥 家亡国破 倒八字的字 哉结尾的成语 阳韵 包含剩的词语有哪些 收回成命 草包 麦字旁的字 额外主事 豹子胆 提休 包含渐的成语 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