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0:45
代百舌答
作者: 潘牥 〔宋代〕
祸福无门未可凭,天教有口可无声。
莫嫌口解为身累,雁不能鸣反自烹。
灾祸与幸福并没有特定的门路可以依靠,而天意虽然有口,却往往无声。
不要嫌弃口头的解说会成为身体的负担,像雁一样不能鸣叫,反而自我烹饪。
潘牥,字时中,号东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独特,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作品多表现出淡泊明志的情怀。
《代百舌答》创作于潘牥对当时社会变动的感慨之中,反映了他对命运与言语的思考,旨在探讨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如何看待口头解释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关系。
《代百舌答》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通过对“祸福无门”和“天教有口”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命运和语言的深刻思考。首句“祸福无门未可凭”,指出人生的祸福并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仿佛是在提醒人们,不要轻易寄希望于表面现象。接着“天教有口可无声”,则意在说明天意往往隐秘而难以捉摸,虽然有时候会有言语上的解释,但真正的含义往往是沉默的、不可言喻的。
后两句“莫嫌口解为身累,雁不能鸣反自烹”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警示人们不要因言语的负担而自我束缚。这里的“雁”作为象征,暗含了不具备声音的存在,传达了即使不能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仍然要保持自我生存的意识。整首诗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思,既有对命运的无奈,也有对言语与行动关系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探讨了命运的不可捉摸与语言表达的局限,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复杂时,理解言语与行动之间的关系。
选择题:诗中提到“雁”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沉默和无奈
C. 幸福
D. 旅行
填空题: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__与__之间的关系。
判断题:诗中“天教有口可无声”意指上天的教导总是通过声音传达。(对/错)
《代百舌答》与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但前者更为沉思,后者则更为豪放。李白的诗中强调了及时行乐,而潘牥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