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霜天晓月》

时间: 2025-05-06 02:09:32

诗句

竹篱茅屋。

一树扶疏玉。

客里十分清绝,有人在、江南北。

伫目。

诗思促。

翠袖倚修竹。

不是月媒风聘,谁人与、伴幽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9:32

原文展示:

霜天晓月
竹篱茅屋。一树扶疏玉。
客里十分清绝,有人在江南北。
伫目。诗思促。
翠袖倚修竹。
不是月媒风聘,谁人与伴幽独。

白话文翻译:

在霜天的清晨,明亮的月光洒在竹篱和茅屋上,映出一树翠绿的玉叶。身在客居之地,心中感觉无比清冷孤绝,仿佛江南江北都空无一人。静静地伫立凝望,诗思涌动。翠绿色的袖子轻倚于修长的竹子,不是月亮的媒介,也不是风的邀请,究竟有谁能陪伴我在这幽静的时刻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扶疏玉:形容树木繁茂,像玉一样光洁。
  • 清绝:形容清冷而绝世的感受。
  • 伫目:静静地站着,凝视远方。
  • 翠袖:指绿色的衣袖,象征柔美与清雅。
  • :媒介、介绍之意,指月亮在其中的作用。

典故解析:

  • 此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表现了孤独与清雅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玉,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期,反映了他在客居时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霜天晓月》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内心情感的古诗,诗人在清晨霜天下,借助自然景物传达出一种清冷孤独的情感。开头的“竹篱茅屋”生动地勾勒出诗人所处的环境,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与诗人内心的清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诗人通过“客里十分清绝”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感,仿佛天地间只剩下自己和那一树的玉叶,给人以深刻的孤独感。

“诗思促”二字则展示了诗人思绪的急迫与渴望,似乎内心有无尽的情感需要倾诉,而周围的环境又让他倍感孤寂。最后,诗人以“不是月媒风聘,谁人与伴幽独”收尾,强调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自然的美丽形成对照,令人深思。这首诗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色,更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伴侣的渴望,给读者带来了深邃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篱茅屋: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简朴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一树扶疏玉:通过树木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的美丽,象征着生机。
  3. 客里十分清绝:表达了身在异乡的孤独感,情感愈发深刻。
  4. 伫目:体现了诗人的凝视与思考,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5. 诗思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急切与渴望表达。
  6. 翠袖倚修竹:暗示了诗人的优雅气质与对自然的亲近。
  7. 不是月媒风聘:强调了孤独,质问陪伴的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比作“玉”,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如“江南北”形成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感受,以及对自然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在宁静环境中对生命的反思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篱: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象征孤独与思考,代表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 修竹:象征坚韧与清雅,暗示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环境主要是?

    • A. 山林
    • B. 江河
    • C. 竹篱茅屋
    • D. 城市
  2. 诗中“翠袖”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衣袖
    • B. 一棵树
    • C. 月光
    • D. 风
  3. 诗人所展现的情感主要是?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无奈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通过月亮表达了孤独,但韩玉的诗更强调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而李白则更注重对故乡的思念。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各自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韩玉诗集》

相关查询

大笑菊 大菊 春菊 缠枝白 侧金盏 残菊 残菊 白菊三首 白菊三首 白菊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并辔齐驱 第一号 口字旁的字 包含村的词语有哪些 中仗 頁字旁的字 包含仰的词语有哪些 明心见性 瓜步 百二关河 鱼狸 镸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三句话不离本行 相习成俗 亅字旁的字 息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