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6:23
寄韩玉玙二首
郭北下湖枕苍绿,书屋奈此五月溽。
凉台水榭自柳阴,独敛修程困羁束。
心心岩峰不得住,瀑声萦回梦不足。
世故屈折歌刺促,谁识其人美如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郭北下湖所见的美景和内心的感受。诗人在炎热的五月里,感到身心疲惫,书屋旁的凉台和水榭被柳树的阴影覆盖,心中孤独无助。内心的思绪如同岩峰般难以安定,耳边瀑布的声音回荡,却无法入梦。世事的曲折与繁杂使得诗人感到压抑,然而在这纷扰的世界中,谁能真正理解那如美玉般的人呢?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其作品风格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董嗣杲一生经历多次政治变迁,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闲暇之际,借景抒情,表达其对世事的无奈与孤独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寄韩玉玙二首》是一首集景与情于一体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郭北下湖枕苍绿”描绘了诗人身处的环境,湖水与苍绿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清新。而接下来的“书屋奈此五月溽”则突显了季节的炎热,与自然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凉台水榭自柳阴”营造出一种避暑的场所,却又因“独敛修程困羁束”表现了内心的压抑与困惑。这种矛盾感在整首诗中不断交织,形成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心心岩峰不得住”,展现了他内心的动荡与不安。瀑声的“萦回”象征着思绪的缠绕,最终将诗人的心情推向高潮:“世故屈折歌刺促”,世事的复杂与无奈让人感到窒息,而“谁识其人美如玉”则是对友人的深情寄托,显示出诗人对美好人性的渴望与追寻。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思考,充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深刻内涵与细腻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郭北”指的是哪个地方?
“心心岩峰不得住”中的“岩峰”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