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余壮岁尝假居塔山寺后三十年重到赋二绝 其二》

时间: 2025-05-01 02:57:39

诗句

一堕红尘六载馀,黄金不染白髭须。

向来猿鹤应相问,琉合犀瓶无恙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7:39

原文展示

余壮岁尝假居塔山寺后三十年重到赋二绝 其二
一堕红尘六载馀,黄金不染白髭须。
向来猿鹤应相问,琉合犀瓶无恙无。

白话文翻译

在世俗中沉沦了六年多,金钱并未沾染我的白胡须。
以前的猿和鹤应该会问我,琉璃合成的犀角瓶是否安好。

注释

  • 堕红尘:堕落于世俗的生活中,指作者在红尘中沉沦。
  • 黄金不染:金钱并未影响我的品格,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猿鹤:猿和鹤是象征长寿和高洁的动物,古代文人常以此自喻。
  • 琉合犀瓶:琉璃制成的犀角瓶,是一种珍贵的器物,象征着清雅和珍贵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特立(约1085-1145),字德舜,号青山,南宋时期人,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擅长写山水诗,作品常表现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姜特立在塔山寺的隐居生活多年后,再次回到这个地方,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世俗的诱惑与困扰后,依然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对清静生活的热爱。前两句中“红尘”和“黄金”的对比,显示出作者对物质世界的厌倦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作者虽然在世俗中沉沦六年,却不曾被金钱所污染,这种自我清净的状态,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后两句通过猿鹤的问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灵与作者之间的默契,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一句中的“琉合犀瓶”则象征着作者生活的珍贵和安宁,表明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超然物外、心灵自由的境界,显示出姜特立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堕红尘六载馀:经过六年多的世俗生活,作者自述已然沉沦。
    • 黄金不染白髭须:尽管身处世俗,但金钱并未污染他的品德。
    • 向来猿鹤应相问:自然界的猿与鹤,象征友谊与高洁,似乎会关心他的生活。
    • 琉合犀瓶无恙无:象征着珍贵的生活,安然无恙,寓意作者对生活的珍惜。
  • 修辞手法

    • 对比:世俗的沉沦与精神的高洁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猿鹤、琉璃瓶等意象传达出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清静隐逸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红尘:象征世俗生活,代表欲望与纷扰。
  • 黄金:象征财富,强调物质对人的影响。
  • 猿鹤:象征长寿与高洁,反映作者理想中的友谊。
  • 琉合犀瓶:象征珍贵、清雅的生活,寄托着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黄金”代表什么? A. 财富
    B. 友谊
    C. 自然
    D. 哲理
    答案:A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猿鹤”象征了____

    答案:长寿,高洁

  3. 判断题:诗人认为世俗生活对他的品德产生了影响。
    A. 对
    B. 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写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和谐。

诗词对比

  • 姜特立与陶渊明的作品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强调了对世俗的反思,后者则更专注于自然的美。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提供了对姜特立的生平和作品的详细分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帮助读者理解古典诗词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

相关查询

浣溪沙(和张文伯长至) 浣溪沙四十四首 其二十五 时忆 浣溪沙 己丑八月十七日与诸友步月青山岭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甲戌春日游虎丘 浣溪沙 途次有感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二 参观綦江农民版画陈列室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急景雕年 单耳刀的字 进退有节 囏劬 里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车的词语有哪些 久开头的成语 约定俗成 违执 渝溢 阜字旁的字 路无拾遗 胡作胡为 食辨劳薪 立刀旁的字 三迭阳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