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7:39
余壮岁尝假居塔山寺后三十年重到赋二绝 其二
一堕红尘六载馀,黄金不染白髭须。
向来猿鹤应相问,琉合犀瓶无恙无。
在世俗中沉沦了六年多,金钱并未沾染我的白胡须。
以前的猿和鹤应该会问我,琉璃合成的犀角瓶是否安好。
作者介绍:姜特立(约1085-1145),字德舜,号青山,南宋时期人,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擅长写山水诗,作品常表现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姜特立在塔山寺的隐居生活多年后,再次回到这个地方,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世俗的诱惑与困扰后,依然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对清静生活的热爱。前两句中“红尘”和“黄金”的对比,显示出作者对物质世界的厌倦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作者虽然在世俗中沉沦六年,却不曾被金钱所污染,这种自我清净的状态,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后两句通过猿鹤的问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灵与作者之间的默契,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一句中的“琉合犀瓶”则象征着作者生活的珍贵和安宁,表明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超然物外、心灵自由的境界,显示出姜特立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清静隐逸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黄金”代表什么?
A. 财富
B. 友谊
C. 自然
D. 哲理
答案:A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猿鹤”象征了__和__。
答案:长寿,高洁
判断题:诗人认为世俗生活对他的品德产生了影响。
A. 对
B. 错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