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2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27:36
送顾中舍赴德顺军
作者:梅尧臣
闻从垅坻去,垅坻多羌兵。
明月共临峡,风泉如哀筝。
志士莫忆家,将军亦儒生。
听说你从垅坻出发,那里有很多羌族士兵。
明月照耀着峡谷,风和泉水的声音像悲伤的筝声。
志士们不应再思念家乡,将军也是一位读书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暗含了古代士人面对战争与家国情怀的思考。羌族与中原文化的冲突以及军事行动中的士人角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松溪,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边疆局势紧张之际,梅尧臣通过对朋友赴边的送别,表达了对家国安危的忧虑,以及对士人情怀的赞美。
《送顾中舍赴德顺军》是一首充满离愁和壮志的送别诗。诗的开头以“闻从垅坻去”引入,描绘了诗人对朋友即将出征的情景。接着提到“垅坻多羌兵”,展现了边疆的紧张局势,给人以深深的忧虑感。
“明月共临峡,风泉如哀筝”两句则运用优美的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明月照耀峡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而“风泉如哀筝”则通过比喻,形象地传达出离别的悲伤。
最后两句“志士莫忆家,将军亦儒生”,不仅表现了对出征者的劝诫,也体现了士人的志向与责任感。尽管出征在外,仍要心系国家和理想,而不是单纯的思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致的意象描绘,展现了士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家乡的思念,反映了宋代文人面对战乱时的复杂心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家国的忧虑、对朋友的关心,以及士人应该承载的责任与理想,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羌兵”指的是哪一民族的士兵?
A. 汉族
B. 羌族
C. 满族
“志士莫忆家”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思乡之情
B. 忍耐与责任
C. 逃避现实
诗中“明月共临峡”的意象主要用来表现什么?
A. 友谊
B. 离愁
C. 战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送友人》中的离别情感与《送顾中舍赴德顺军》相似,都是在送别时表达出对家国和朋友的深切关怀。王维的诗中更多流露出个人情感,而梅尧臣则更关注家国责任。
推荐书目
通过上述内容的细致分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梅尧臣的《送顾中舍赴德顺军》,体会其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