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楚屯田知扶沟》

时间: 2025-08-04 11:39:05

诗句

客亭多少路,花信几番风。

折柳赠新翠,种桃思旧红。

渊明节已异,潘岳趣还同。

政治有余力,归来辞赋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11:39:05

原文展示:

送楚屯田知扶沟
梅尧臣 〔宋代〕

客亭多少路,花信几番风。
折柳赠新翠,种桃思旧红。
渊明节已异,潘岳趣还同。
政治有余力,归来辞赋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楚屯田的送别之情。诗中首先提到旅途的漫长和途中风景的变化,接着以折柳赠友和种桃怀旧的方式,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与思念。最后提到陶渊明与潘岳,表明政治生涯的不同选择,期待朋友能在政治中有所成就,回归后继续文学创作。


注释:

  • 客亭多少路:指旅途的遥远和艰辛,客亭是旅途中的休息地方。
  • 花信几番风:花信指春天的到来,几番风则形容春风的次数,暗示时间的推移。
  • 折柳赠新翠:折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赠新翠寓意祝福与希望。
  • 种桃思旧红:种桃象征希望和美好,思旧红则表示对往事的怀念。
  • 渊明节已异:陶渊明的节操与追求与当今不同。
  • 潘岳趣还同:指潘岳的才华与情趣仍然相同,暗示对文人的期望。
  • 政治有余力:希望朋友在政治上能有所成就。
  • 归来辞赋工:期待朋友回归后能继续文学创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梅溪,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擅长五言绝句与律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社会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送别好友楚屯田之际,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与期望。诗中融入了对古代文人的追思,显示了他对理想生活与政治抱负的向往。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送楚屯田知扶沟》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好友楚屯田的关切与祝福。诗的开头便以“客亭多少路”引入,表达了送别的情境与旅途的遥远,接着以“花信几番风”展现时光的流逝,暗示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新的希望。折柳赠友是古代送别的习俗,折柳的行为蕴含着对友谊的珍重与祝福。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梅尧臣通过“种桃思旧红”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里的“旧红”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象征着友谊的深厚。诗中提到的陶渊明与潘岳,分别代表了追求清高与才华横溢的文人形象,梅尧臣在此通过对比展现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两句“政治有余力,归来辞赋工”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的期望,期待楚屯田在政治生涯中能够有所成就,并在归来后继续进行文学创作。这种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友人的期望,展现了梅尧臣作为一个文人的情怀,既有对社会的关心,也有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亭多少路: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强调了旅途的漫长和艰辛。
  • 花信几番风:春风送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
  • 折柳赠新翠:通过折柳这一传统习俗,传达了对友人的祝福。
  • 种桃思旧红: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渊明节已异:指陶渊明的高洁节操与当下的政治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 潘岳趣还同:暗示对才华与文学的追求没有改变。
  • 政治有余力:希望朋友在政治上能有所成就。
  • 归来辞赋工:期待朋友能回归文学创作,继续追求文人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折柳赠新翠,种桃思旧红”,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意象(如柳、桃)表达深厚的情感和祝福。
  • 象征:柳代表离别,桃代表希望,富有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送别展开,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同时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往昔的回忆,展现了梅尧臣对友谊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客亭:象征旅途与离别。
  • 花信:象征春天与希望。
  • :离别的象征。
  • :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这些意象不仅富有诗意,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与人事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送楚屯田知扶沟》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折柳”象征着什么?
    A) 欢聚
    B) 离别
    C) 祝福
    D) 争吵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朋友的什么期望?
    A) 健康
    B) 成就与回归
    C) 财富
    D) 旅行

答案:

  1. C) 梅尧臣
  2. B) 离别
  3. B) 成就与回归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送别》(王之涣)与《送楚屯田知扶沟》在送别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但王之涣的诗更侧重于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而梅尧臣则更强调理想与追求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 晓发兴州入陈平路 扈从温泉同紫微黄门群公泛渭川得齐字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 奉和圣制至长春宫登楼望稼穑之作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 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九月九日望蜀台 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朝成夕毁 而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神魂颠倒 龙楼凤城 蓬莱阁 干结尾的成语 掠是搬非 无名小辈 子个 杖锡客 千里鹅毛 业字旁的字 入字旁的字 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面之款 艮字旁的字 包含豸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