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4:47
杏花天(题杏花春禽扇面挂轴)
作者: 高观国 〔宋代〕
花凝露湿燕脂透。
是彩笔丹青染就。
粉绡帕入班姬手。
舒卷清寒时候。
春禽静来窥晴昼。
问冷落芳心知否。
不愁院宇东风骤。
日日娇红如旧。
在杏花上凝结的露珠打湿了花朵,透出燕脂般的色泽。这是用彩笔和丹青绘制的图画。粉绡帕子正巧在班姬的手中,舒展和卷起都在这清冷的时节。春天的鸟儿悄然来窥看阳光明媚的午后,问那冷落的芳心是否知晓自己的情感。尽管东风骤起,我并不愁苦,日日的娇红依旧如昔。
班姬是东汉著名女诗人,代表了古代女性才情,诗中提到她手中的粉绡帕,暗示了文人对才女的向往与赞美。诗中对春禽的描写,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高观国,宋代诗人,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富有生活气息。
《杏花天》创作于春季,正值杏花盛开的时节,诗人以杏花为题,表达春天的美好与对爱情的思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杏花天》融合了春天的气息与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中通过对杏花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开篇“花凝露湿燕脂透”,生动地描绘了杏花在晨露中的娇嫩,色彩鲜亮,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接下来的“是彩笔丹青染就”,则引出一种艺术的感觉,仿佛这花是画家精心描绘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欣赏。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春禽静来窥晴昼”,引入了春天的鸟儿,给静谧的午后增添了生机与动感。这种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最后的“不愁院宇东风骤,日日娇红如旧”,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心中的美好依然如故。
整首诗在意象上清新脱俗,情感上深沉内敛,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是典型的宋代诗词风格。
整首诗通过对杏花的描绘,传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爱情的思索,展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杏花的颜色被比作什么?
班姬是谁?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