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力漕篇呈发运王司封宝臣》

时间: 2025-05-04 00:29:23

诗句

兵外肢强,兵内体壮。

敛之尽归,岁以多饷。

东南舳舻,衔尾而上。

浮江浮淮,泝汴之湍。

汴湍不常,水衡不官。

惟虞溢毁,靡虞舟盘。

舟盘粮覆,粮孰为足。

大计之数,万百惟六。

帛币错货,三倍其谷。

曰主厥漕,王之荩臣。

日忧河涸,运借烦神。

以舫实土,约流束津。

百步之间,若牙与龈。

朝涨夕降,滞舸次鳞。

丞乞于朝,朝不即报。

下上经营,风并日曝。

其躬其勤,秉心有操。

士岂无禄,禄此则冒。

彼以荣佚,此以劬耗。

愿答其劬,锡命锡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9:23

力漕篇呈发运王司封宝臣

原文展示

兵外肢强,兵内体壮。
敛之尽归,岁以多饷。
东南舳舻,衔尾而上。
浮江浮淮,泝汴之湍。
汴湍不常,水衡不官。
惟虞溢毁,靡虞舟盘。
舟盘粮覆,粮孰为足。
大计之数,万百惟六。
帛币错货,三倍其谷。
曰主厥漕,王之荩臣。
日忧河涸,运借烦神。
以舫实土,约流束津。
百步之间,若牙与龈。
朝涨夕降,滞舸次鳞。
丞乞于朝,朝不即报。
下上经营,风并日曝。
其躬其勤,秉心有操。
士岂无禄,禄此则冒。
彼以荣佚,此以劬耗。
愿答其劬,锡命锡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运河运输的艰辛与困境。外部的军队力量强大,而内部的士兵却体魄健壮。所有的物资都整齐归拢,岁月长河中,耗费日益增多。东南水路,船只相连,顺流而上;浮江、浮淮,逆流而上,汴河的湍流不常,水的测量并没有官府的监管。只要是担心水位的上涨和船只的损毁,船只的搭载和粮食的储备都显得捉襟见肘。大计的计算,万斤中只剩下六斤的余量,帛和货币的交换,竟然是粮食的三倍。作为漕运的主管,王的忠臣,日日为河流干涸而忧心,调度运送的事务常常令人烦恼。用船运输土壤,约定流量和过路费,百步之间的距离,如同牙齿与牙龈的关系,朝涨夕落,滞留的船只如同鱼鳞一样。丞相向朝廷请求,但早晨却没有得到回应。上下经营,风吹日晒,其身心都在操劳。士人难道没有俸禄吗?得到的俸禄却是冒险的代价。那些人追求荣华富贵,而这些人却付出了辛劳。希望能得到对辛劳的回报,赐予命令和恩典。

注释

  • 兵外肢强:指军队外部力量强大。
  • 兵内体壮:指士兵体格健壮。
  • 敛之尽归:将所有物资整齐归拢。
  • 舳舻:船只的前后部分。
  • 泝汴之湍:逆流而上,特别指出汴河的急流。
  • 虞溢毁:担心水位上涨和船只损毁。
  • 舟盘粮覆:船只载满粮食。
  • 帛币错货:指交换的物品多样。
  • 曰主厥漕:作为漕运的主管。
  • 锡命锡诰:期望得到命令和恩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林,晚号梅村,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知州等职,以古诗见长,特别擅长描写河流、运输等题材。其作品风格清新,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力漕篇》写于宋代,当时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与政治的动荡,河流运输面临诸多困难。诗人在描绘河道运输的辛苦与不易,表达了对辛勤劳动者的同情与对统治者的期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民众生计。

诗歌鉴赏

《力漕篇》是一首体现了宋代水运困境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运河运输的艰辛,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开篇以“兵外肢强,兵内体壮”引出,强调表面强大的军队与内部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国家的虚弱。接着,诗人通过对水流的描写,表现了运输的艰难与不确定性,给人以深刻印象。

在对粮食与金钱的对比中,诗人指出经济的压力与物资短缺,让人感受到生存的艰辛。尤其是“士岂无禄,禄此则冒”的句子,深入探讨了士人所承受的风险与压力,展现了他们在荣华与艰辛之间的两难。最后,诗人以“愿答其劬,锡命锡诰”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期望,希望能对辛苦劳作的人给予应有的回报与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兵外肢强,兵内体壮:表面上看外部有强大的军队,但内部却是士兵的艰难生存。
  • 敛之尽归,岁以多饷:物资的整合与年年增加的财政负担。
  • 东南舳舻,衔尾而上:东南水路的船只一字排开,形成运输的队列。
  • 浮江浮淮,泝汴之湍:描述在江河中艰难地逆流而上。
  • 汴湍不常,水衡不官:河流的急流情况不稳定,政府对水量的监控缺失。
  • 惟虞溢毁,靡虞舟盘:担忧水位上涨和船只的损毁,船只的载重与粮食的保障紧密相连。
  • 大计之数,万百惟六:在巨大的运输需求中,实际可用的粮食数量却是微不足道的。
  • 曰主厥漕,王之荩臣:作为漕运的负责人,王的忠臣承担着重大责任。
  • 日忧河涸,运借烦神:每天为河流干涸而忧虑,运送事务给人带来烦恼。
  • 以舫实土,约流束津:使用船只运输土壤,要约定流量和通行费用。
  • 百步之间,若牙与龈:形象地比喻了距离近,关系密切。
  • 朝涨夕降,滞舸次鳞:水位的变化使得船只滞留,形成了一种无奈的状态。
  • 丞乞于朝,朝不即报:丞相向朝廷请求,但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
  • 下上经营,风并日曝:上下之间的经营管理,面临日晒风吹的考验。
  • 其躬其勤,秉心有操:辛勤劳作的人,心中有使命感与责任感。
  • 士岂无禄,禄此则冒:士人虽然有俸禄,但追求的背后却是风险。
  • 彼以荣佚,此以劬耗:一部分人追求荣华富贵,而另一部分人却在辛劳中挣扎。
  • 愿答其劬,锡命锡诰:希望能得到对辛勤工作的认可与回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百步之间,若牙与龈”,形象地表达了距离之近,关系之密切。
  • 对仗:整首诗有较强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运输艰辛的描写,表达了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肯定与对统治者期望的关注,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困境与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运输,代表了生存的希望与困境。
  • :象征生活的保障,反映了经济压力。
  • 水流:代表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不确定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兵外肢强,兵内体壮”意指什么?

    • A. 外部军队强大,内部士兵体格健壮
    • B. 内部军队强大,外部士兵体格健壮
    • C. 军队内部外部都很强大
  2. “愿答其劬,锡命锡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统治者的不满
    • B. 希望得到对辛劳的认可与回报
    • C. 对其他士人的羡慕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洲司马青衫泪》:柳宗元的作品,描绘了流亡生涯的艰辛。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描写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梅尧臣的《力漕篇》相对比,柳宗元的《江洲司马青衫泪》同样表现了对困境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两者都反映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但梅尧臣更侧重于社会经济的描绘,而柳宗元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新凉(次拙逸刘直孺维扬客中贺新凉韵) 青玉案 摸鱼儿(送上元主簿回府) 烛影摇红(再次虚斋先生梅词韵) 浪淘沙(和上元王仇香猷、含山邵梅仙有焕叙别) 西江月 水龙吟(次韵虚斋先生雨花宴) 虞美人 虞美人(和兰坡催梅) 水龙吟(丁经之用韵咏园亭,次韵以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叩的成语 丶字旁的字 绝圣弃知 古体诗 禾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皿字底的字 石榴裙底 醰醲 何罪之有 搠笔巡街 众好必察 与人无忤 包含先的词语有哪些 心字底的字 包含缨的成语 恃才扬己 包含厮的词语有哪些 簸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