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4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7:54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茅舍柴门书亦扃,
松姿鹤骨向人情。
阖门饘粥千金重,
九品冠裳一唾轻。
仁义至头焉用稼,
声名真是岂其卿。
我惭瘦马冲烟雨,
不得从容慕老成。
在茅草房的柴门前,书本也被锁上,
松树的姿态和仙鹤的骨骼,流露出人情的温暖。
关上门的粥饭,珍贵如千金,
而九品官的衣服,一滴唾沫就显得轻浮。
仁义达到极点,何必辛苦耕作,
声名显赫,岂是你所能比拟的?
我惭愧那瘦弱的马在烟雨中奔走,
无法从容地追慕老成的智慧。
郑刚中,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感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涉及自然、隐逸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郑刚中晚年,诗中描绘了他在衡岳山下偶遇一位八十一岁的老人,抒发了对老人成就和智慧的敬仰,以及对自己生活境遇的反思。
这首诗以简朴的生活场景为背景,通过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表达了对年长者智慧的景仰与对自己境遇的自惭。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绘茅舍和书籍的封闭,传达了隐居生活的清静与宁和;而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诗人用“阖门饘粥千金重”来表现简朴生活的珍贵,与“九品冠裳一唾轻”形成鲜明对照,强调了内在的仁义比外在的荣华更为重要。最后一句“不得从容慕老成”则点明了诗人的自觉与谦卑,表达了对老成智慧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整首诗围绕对老年智慧的赞美与自我反省,表达出对内在价值的追求以及对外在名利的淡泊,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老人几岁?
A. 八十
B. 八十一
C. 九十
D. 七十
诗人对老人的态度是?
A. 羡慕
B. 嫉妒
C. 冷漠
D. 轻视
“阖门饘粥千金重”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奢华
B. 生活的珍贵
C. 生活的轻松
D. 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3. B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郑刚中的诗更加突出对老年智慧的敬仰与对世俗名利的批判。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