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3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31:05
庚午腊中苦寒不雪不雪岭南之常而苦寒为希有矣
檐风动修竹,终夜玉相戛。
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
欣然扫茅亭,准拟看飞雪。
待之既踰时,脚硬冷如铁。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
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
剪水下云来,祗向虚空歇。
今年腊中寒,万口称凛冽。
此是雪先声,荡洗岭南热。
蜑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
会须烟瘴林,都有琪花结。
草色润如酥,看取焦枯活。
在庚午年腊月,岭南一向不下雪,然而寒冷却是极为罕见的。檐下的风摇曳修竹,整夜似玉器撞击的声音。清晨望向山头的松树,孤零零的,显得瘦弱得快要折断。欣然地打扫茅亭,原本想等待飞雪的到来,却等了很久,脚却冷得像铁一样坚硬。青山丝毫不显老态,黄昏的细雨让人感到凄凉。难道是地气的偏差,湿气和浑浊难以散去吗?水流剪裁着云彩,只是停留在虚空中。今年腊月的寒冷,让万众都称之为凛冽。这是雪的前奏,驱散了岭南的炎热。蜑民们也不必惊慌,造化并无差别。总会在烟雾缭绕的林中,结出奇妙的花朵。草色如酥,待看那焦枯的活力。
作者介绍:郑刚中(生年不详-约1160年),字子穆,号青溪,南宋诗人,擅长于诗、词、文,作品风格清新明快,常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炎热潮湿,冬季极少下雪。诗人在腊月时感受到的寒冷与期待雪的矛盾,反映了当时的气候异常,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思考。
郑刚中的《庚午腊中苦寒不雪不雪岭南之常而苦寒为希有矣》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传达了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的思考。诗中开篇便通过“檐风动修竹”引入自然的冷清,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孤寂的氛围。随着“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的描写,山中的松树因寒冷而显得孤单与瘦弱,进一步强化了冬日的寒冷感。
诗人在等待雪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期待与失落的情感。他本期待着飞雪的来临,却等得脚步冰冷如铁,时间的流逝让期待变得更加沉重。诗中的“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与“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形成了对比,表达了自然的无情与人类的渺小。
最后,诗人以“蜑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结束,既是对自然的理解,也是一种对生命的豁达态度。通过对自然寒冷的细致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切思考,表现出一种淡然与从容,反映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冬季寒冷的环境和对雪的期待,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与人类情感的交织。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同时蕴含着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蜑叟”指的是:
诗中“脚硬冷如铁”表达了什么情感?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