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3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31:08
卧病同淮阳。宰邑旷武城。
弦歌愧言子。清净谢伏生。
古人不可攀。何以报恩荣。
时往岁易周。聿来政无成。
曾是展予心。招学讲羣经。
铄金既云刃。凝土亦能铏。
望尔志尚隆。远嗣竹箭声。
敢谓荀氏训。且布兰陵情。
待罪岂久期。礼乐俟贤明。
我卧病在淮阳,与世隔绝。宰相的城市远在武城。
琴瑟相和让我对您感到愧疚,心中清静不愿依赖伏生。
古人的成就我无法攀比,我又该如何报答恩德和荣华呢?
时光流逝,岁月更替,政事却毫无成就。
曾经我展露心志,招学讲授诸子百家经典。
即使铸金也能成为刀刃,凝聚土壤同样能成为精良器物。
期待你志向高远,像远方的竹箭声一样响亮。
敢说荀氏的教诲,且传扬兰陵的情意。
我难道会长期受罪吗?礼乐期待贤者的明德。
谢灵运(384年-433年),字毅,号逸少,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主要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蕴含哲理。
《命学士讲书诗》是在谢灵运身患重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古人文化的敬仰和对当下政治环境的失望,体现了他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以谢灵运的卧病为开端,表达了他在身心疲惫之际对古文化的思考和对现状的忧虑。开头的“卧病同淮阳”便是一种孤独的自我感叹,身处官场却感到无能为力。接着提及“弦歌愧言子”,表明他对音乐文化的追求与向往,但又因自身的病痛感到愧疚。
诗中反复提到古人,表现出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崇敬和对自身学识的自我怀疑。“古人不可攀”表达了他对古代先贤的仰慕,但对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感到无奈,带有深深的自责和对恩德的无以回报。之后提到“时往岁易周”,透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政治无成的失落。
在后半部分,诗人期待年轻一代能够承载文化的重任,鼓励他们“志尚隆”,并借用“竹箭声”来形象地表达对他们远大理想的期盼。最后以对礼乐的期待作为收尾,彰显了对贤才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期待,体现了谢灵运深邃的思考与人文关怀。
全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盼。诗人希望后人能够承载文化的重任,并期待贤者的出现来恢复礼乐之风。
每个意象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文化和个人价值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卧病同淮阳”意味着什么?
A. 身体健康
B. 身处孤独与无奈
C. 与世无争
“古人不可攀”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什么情感?
A. 崇敬与仰慕
B. 嫉妒与愤恨
C. 无动于衷
诗中提到的“竹箭声”象征着什么?
A. 志向高远
B. 生命的脆弱
C. 自然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