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0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08:16
登上戍石鼓山诗
作者: 谢灵运 〔南北朝〕
旅人心长久。
忧忧自相接。
故乡路遥远。
川陆不可涉。
汩汩莫与娱。
发春托登蹑。
欢愿既无并。
戚虑庶有协。
极目睐左阔。
回顾眺右狭。
日末涧增波。
云生岭逾叠。
白芷竞新苕。
绿苹齐初叶。
摘芳芳靡谖。
愉乐乐不爕。
佳期缅无像。
骋望谁云惬。
全诗翻译:
旅人的思绪绵绵无尽,愁苦的情绪交织不已。故乡的道路遥远,河川和陆地无法跨越。水流潺潺,无法给我带来乐趣。春天的气息让我踏上高地。希望的欢愉没有交集,忧虑却有些许相合。放眼远眺,左边开阔,右边却显得狭窄。夕阳西下,山涧的水波渐增,云雾在重重山岭间升起。白芷花竞相开放,新苕的叶子也齐齐冒出。采摘芳香的花朵,乐趣却难以言表。美好的时光似乎没有影像,纵情远望,又有谁能真正感到满足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显著的典故,但表达的情感与古代游子思乡、孤独的主题相契合。
作者介绍:
谢灵运(385年-433年),字希逸,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擅长山水诗。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细腻,富有哲理。他是“山水诗派”的先驱之一,强调自然与人的关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谢灵运流亡时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忧虑的深刻思考。
《登上戍石鼓山诗》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融合了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情感的描绘。诗的开头,旅人心中的忧愁与思乡之情交织,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表现了自己在高山之巅的孤独与感伤。
“川陆不可涉”一句,将地理的遥远与心灵的距离相结合,深刻地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渴望与无奈。随后的“汩汩莫与娱”,用水流的潺潺声与愉悦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内心的孤寂。诗中的意象如“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等,既描绘了自然的壮丽,又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
整首诗在表达游子思乡的情感时,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不仅令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此外,诗中涉及的忧虑与欢愉的对比,揭示了人生态度的复杂性,使得这首诗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具有普遍的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观察,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孤独与忧虑时的内心挣扎。主题上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个意象出现在这首诗中?
A. 花海
B. 日末涧增波
C. 漫天飞雪
D. 高山流水
诗中“川陆不可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故乡的渴望与无奈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旅行的享受
诗中提到的“欢愿既无并”表明了什么?
A. 快乐与忧虑不相干
B. 快乐与忧虑交织
C. 只有快乐,没有忧虑
D. 只有忧虑,没有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