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0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9:00
《种桑诗》
谢灵运 〔南北朝〕
诗人陈条柯,亦有美攘剔。 前修为谁故,后事资纺绩。 常佩知方诫,愧微富教益。 浮阳骛嘉月,艺桑迨闲隙。 疏栏发近郛,长行达广埸。 旷流始毖泉,湎涂犹跬迹。 俾此将长成,慰我海外役。
全诗翻译:
诗人歌颂桑树的种植,表达对自然与劳动的热爱。开头提到种桑的过程,种桑的美好与艰辛,接着反思自己所做的努力为何。前期的辛勤付出是为了后期的收获,心中常挂念着教诲与责任,虽有些微的富裕,但仍感到愧疚。描绘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种桑的闲暇与乐趣;而随着疏落的栏杆和广阔的土地,漫步于这片桑田,感受到自然的流淌与温暖。最后希望自己种植的桑树能够茁壮成长,以此慰藉自己在外的辛劳。
谢灵运(385年-433年),字希逸,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著名的山水诗人,善于描绘自然景象,情感细腻,作品多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
《种桑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寄情于自然,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诗中通过对桑树的描写,反映了农业的重要性和劳动的美好。
《种桑诗》是一首富有田园气息的诗歌,作者通过对桑树种植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对农耕文化的尊重。诗中充满了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劳动的敬畏。
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桑树的生长状态,引出种植的艰辛与美好,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接着,诗人反思自己所做的一切,既有对前期辛劳的自省,也有对未来收获的期盼。通过使用“浮阳骛嘉月”等意象,诗人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隐含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富有层次,既有生动的自然描绘,也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尤其是在“俾此将长成,慰我海外役”一联中,诗人将种桑的意义上升到精神层面,体现了内心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生活的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种桑的描绘,表现了对自然、劳动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条柯”指的是什么?
A. 桑树的枝条
B. 芦苇的茎
C. 桃树的花
D. 柳树的叶
诗人对教诲的态度是?
A. 忘记
B. 感到愧疚
C. 不屑一顾
D. 随意对待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厌倦
B. 对自然与劳动的热爱
C. 对财富的追求
D. 对权利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