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5:13
拂衣遵沙垣。
缓步入蓬屋。
近涧涓密石。
远山映疏木。
空翠难强名。
渔钓易为曲。
援萝临青崖。
春心自相属。
交交止栩黄。
呦呦食萍鹿。
伤彼人百哀。
嘉尔承筐乐。
荣悴迭去来。
穷通成休慽。
未若长疏散。
万事恒抱朴。
我轻轻拂去衣袖,沿着沙土围墙而行,缓缓步入那简陋的蓬屋。近处的小溪潺潺流淌,密布的石头显得格外清晰;远方的山峦映照着稀疏的树木。那空灵的翠色难以用名词来形容,渔舟和钓竿却轻易地成为旋律。我扶着藤萝,倚在青色悬崖上,春天的心情自然而然地联结在一起。那交错的树影下,有黄莺停息叫鸣;悠然的鹿群在水边吃着浮萍。可怜那人与世无常的百般哀愁,唯有你在承载着快乐的筐子里。繁荣与衰败交替出现,很多事情的成败兴衰,未必比不上那长久的散淡。万事万物,永远都应抱持一份朴素。
作者介绍:谢灵运(385年-433年),字景仁,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诗人。他是东晋著名的山水诗人,因其诗作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的推崇。谢灵运不仅在诗歌上有深厚的造诣,还是当时的文化名士,曾担任过官职。
创作背景:这首《过白岸亭诗》写于谢灵运游历时的感受,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写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过白岸亭诗》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谢灵运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全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诗人轻松自在的游览过程。在诗中,诗人通过对近处溪水、远山、树木等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同时,诗中融合了对生命的感悟,流露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思考。
诗的开头部分通过“拂衣遵沙垣”、“缓步入蓬屋”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游览氛围,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心灵得到了放松和净化。接下来的自然景观描写,细腻而生动,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清新自然之美。
而在后半部分,诗人从自然景色引申到人生哲理,表达了对人生荣枯、得失的深刻思考,强调了“万事恒抱朴”的生活态度。这种从自然到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学的追求。
整首诗流畅自然,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南北朝时期山水诗的独特魅力。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深厚的情感,让人不仅感受到自然之美,更引发对生活、对自我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人在宁静的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荣悴迭去来”表达了什么?
“万事恒抱朴”强调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理解《过白岸亭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