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2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24:55
登石室饭僧诗
作者: 谢灵运 〔南北朝〕
迎旭凌绝嶝。
映泫归溆浦。
钻燧断山木。
掩岸墐石户。
结架非丹甍。
藉田资宿莽。
同游息心客。
暧然若可睹。
清霄扬浮烟。
空林响法鼓。
忘怀狎鸥鱼攸。
摄生驯兕虎。
望岭眷灵鹫。
延心念净土。
若乘四等观。
永拔三界苦。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石室中与僧人共进饭食的情景。清晨的阳光照射在高山之上,映照着水流回归港口。火光在山木间穿梭,掩映着河岸的石门。屋顶不是用丹朱来装饰,而是用竹架支撑。田野的草木为客人提供了栖息的地方。同行的游人心中宁静,似乎可以看见一切。清澈的天空中轻烟飘荡,空灵的森林中回响着法鼓声。忘却了与鸥鱼的亲密,心中驯服了野兽。眺望远方的山岭,思念灵鹫山的圣境。心中怀念净土,若能乘坐四等观,便能永远超脱三界的苦难。
作者介绍:谢灵运(384年-433年),字逸人,南朝文学家、诗人、画家,是中国山水诗的先驱。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以描绘自然景观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朝时期,谢灵运在世时社会动荡,政治不安。作为一位隐士,他选择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中描绘的石室和僧人生活,反映了他对寺庙文化和佛教思想的向往。
《登石室饭僧诗》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和谐的诗作。诗中通过清晨的阳光、山水的静谧、法鼓的回响等意象,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开头两句“迎旭凌绝嶝,映泫归溆浦”描绘了清晨的美丽景象,阳光照耀在高耸的山峰上,水流缓缓回归,暗示着一种宁静的归属感。接下来几句通过对石室的环境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同游息心客,暧然若可睹”表现了与友人共处的惬意,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在一起。后面提到的“清霄扬浮烟,空林响法鼓”,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幽静、超然的氛围,仿佛听到了佛教的法鼓声,唤起人们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最后几句“若乘四等观,永拔三界苦”更是将诗歌推向了哲学的深度,表达了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解脱的愿望。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流畅,意象丰富,表现了谢灵运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心灵的追求,展现了他高远的志向与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描绘了诗人谢灵运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向往。通过描绘清晨的美景、与友人共享宁静的时光,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认同以及对精神解脱的渴望,体现了他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迎旭”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晚上
B. 清晨
C. 中午
D. 黄昏
诗中提到“结架非丹甍”,这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奢华
B. 简朴
C. 繁忙
D. 贫穷
“望岭眷灵鹫”中,灵鹫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佛教圣地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动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