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8:50
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
梅尧臣 〔宋代〕
一百五日风雨急,
斜飘细湿春郊衣。
梨花半残意思少,
客子渐老寻游非。
戢戢车徒九门盛,
寥寥烟火万家微。
今朝甘自居穷巷,
无限墦间得醉归。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这一天的景象。正值清明时节,天气急促地转冷,细雨斜斜地洒在春天的郊外,衣服湿透了。梨花已半凋零,春意渐淡,作为客居他乡的人,感到岁月无情,游历的心情也渐渐变得沉重。车马繁华的九门城内,热闹的景象似乎掩盖了万家灯火的微弱。而今天,我甘愿隐居在这穷巷之中,尽情享受在雨中醉酒归来的无限惬意。
寒食节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源于纪念介子推的故事,习俗包括扫墓和禁火。在这一天,人们常常追忆过往,缅怀亲人,诗中所提及的“梨花”意象也隐含着春天的短暂与生命的脆弱。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少岳,宋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常展现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在寒食节期间,作者身居他乡,心中感慨万千,既有对春天的留恋,也有对过去时光的追忆。
《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通过描绘寒食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春天的雨,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细雨飘洒,春郊的衣物被湿透,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接着提到“梨花半残”,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美好的事物终将凋零,给人以深深的哀愁。
“客子渐老寻游非”一句,表现了诗人身为客居他乡者的孤独感和对游历的无奈,岁月的流逝使得他对过去的游历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接下来的“戢戢车徒九门盛”,展现了繁华的城市生活,但与“寥寥烟火万家微”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热闹场景的淡漠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最后一句“今朝甘自居穷巷,无限墦间得醉归”,则是诗人对自我处境的接受,表达了他宁愿隐居于穷巷中,陶醉于酒中、自然中,这种选择反映了对于物质繁华的厌倦与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繁华与内心宁静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一百五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端午节
b) 冬至
c) 寒食节
d) 中秋节
诗中“梨花半残”意在表达什么?
a) 春天的美丽
b) 生命的短暂
c) 诗人的思念
d) 游子的孤独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哪种态度?
a) 追求繁华
b) 甘愿隐居
c) 追求名利
d) 依恋城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的丰富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