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杨辩青州司理》

时间: 2025-05-06 00:48:03

诗句

儒者服褒衣,气志轻王公。

一落该网中,折节长俯躬。

山东多豪士,片言不可穷。

青土饶嘉枣,无以人钝蒙。

彼知南楚轻,强始必弱终。

矫志合其情,乃是吾徒通。

行当问友生,为我举杯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8:03

原文展示:

送杨辩青州司理
作者: 梅尧臣

儒者服褒衣,气志轻王公。
一落该网中,折节长俯躬。
山东多豪士,片言不可穷。
青土饶嘉枣,无以人钝蒙。
彼知南楚轻,强始必弱终。
矫志合其情,乃是吾徒通。
行当问友生,为我举杯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儒士穿着宽大的衣服,气度和意志都不以王公为重。
一旦陷入网中,就会谦卑地低下头来。
山东地区有许多豪杰,轻言细语无法穷尽。
青土之地盛产美好的枣子,却没有人来识别。
他们知道南楚的轻视,强者开始时必定会有弱势的终局。
矫正志向符合情理,这才是我们修身齐家的正确途径。
我应该向我的朋友请教,为我举起空杯以作祝福。


注释:

  • 褒衣:古代儒生的服装,宽大而端正,象征儒者的身份。
  • 气志轻王公:指儒者的气度和志向并不在意王公贵族。
  • 一落该网中:比喻一旦陷入困境。
  • 折节:谦虚地屈身,降低身段。
  • 山东:指山东地区,出产很多豪杰。
  • 青土饶嘉枣:青土地区盛产优质的枣子。
  • 南楚:指南方的楚国,意指南方人。
  • 矫志合其情:调整自己的志向与实际情感相符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东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文等多种文体,作品风格清新、高远,常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尧臣送别朋友杨辩赴青州任职之际,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与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士人的寄托和对理想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杨辩青州司理》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感情的送别诗。开头两句“儒者服褒衣,气志轻王公”展示了儒者的风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士人的认同与赞美。儒者的气度并不在乎权贵,以此引出后面的困境与谦卑之态。接下来的“山东多豪士,片言不可穷”则是对山东豪杰的赞许,但同时也隐含着对士人的期望和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整首诗构建了一幅士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图景,既有对豪杰的赞美,也有对社会局势的无奈。诗人通过“青土饶嘉枣,无以人钝蒙”暗示了人才的埋没与被忽视,表达了对士人应当被识别与重用的期待。

最后一句“行当问友生,为我举杯空”,不仅是对朋友的祝福,也是对未来的希冀,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在情感的细腻表达上,既有对个体命运的思考,也有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宋代士人的胸怀与气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儒者服褒衣,气志轻王公:强调儒者的身份与气度,表现出对世俗权力的不屑。
  2. 一落该网中,折节长俯躬:寓意陷入困境时的谦卑态度,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
  3. 山东多豪士,片言不可穷:赞美山东士人众多,表明其智慧与才华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述。
  4. 青土饶嘉枣,无以人钝蒙:青土盛产美果,但却没有人来识别,寓意人才被埋没。
  5. 彼知南楚轻,强始必弱终:指南方人对北方士人的轻视,暗示强者终将走向衰弱。
  6. 矫志合其情,乃是吾徒通:强调士人应当调整自己的志向以符合现实。
  7. 行当问友生,为我举杯空:表达对朋友的祝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该诗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例如“气志轻王公”对仗工整,展现了儒者的高洁情操。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士人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褒衣:象征儒者身份,体现出儒家的气度与风范。
  • 豪士:代表有才华的人,寓意对人才的重视。
  • 嘉枣:象征美好与丰饶,暗示潜在的价值与被忽视的才华。
  • 友生:象征友情,体现对友谊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梅尧臣
    C. 杜甫
    D. 白居易
    答案: B

  2. “山东多豪士”中的“豪士”指的是? A. 贵族
    B. 有才华的人
    C. 诗人
    D. 武将
    答案: B

  3. 诗中“青土饶嘉枣”意指? A. 青土地区出产丰饶
    B. 枣子苦涩
    C. 人才被埋没
    D. 友谊真挚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送别的情感。
  2. 李白《早发白帝城》:描写离别与旅途的诗句,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王勃:两位诗人都在送别诗中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但梅尧臣更倾向于对理想士人的思考,而王勃则更注重情感的流露与自然的描绘。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梅尧臣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 水调歌头 苍梧谣 木兰花 浣溪沙(同前) 柳梢青 虞美人 浣溪沙 点绛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半伪半真 乛字旁的字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拨灭 满嘴 牛字旁的字 兼遣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韭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砺带河山 成何世界 方正不阿 簪缨世族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金相玉振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圉圉 臣字旁的字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