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2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1:28
九日登胶山绝顶十首 其二
登高须上最高峰,
直透云关第一重。
此处山头高几许,
如何留得白云踪。
这首诗的意思是:登高必须要攀登到最高的山峰,才能穿透那第一层云雾。这里的山头有多高呢?又怎么能够留下白云的踪迹呢?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登高”一词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着追求更高境界的志向,以及对自然的向往。
安定,清代诗人,因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
此诗作于重阳节(九月九日),古人重阳登高有避邪、祈福之意。诗人以登高为契机,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以“登高”作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隐含着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便指出“须上最高峰”,这不仅是字面上的攀登,也是对人生追求的一种暗喻。作者通过“直透云关第一重”描绘出一种高远的志向,似乎在说,只有达到更高的境界,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
接下来的“此处山头高几许”,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好奇。山的高度并不只是物理上的,更象征着一种精神的高度。而“如何留得白云踪”则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的思考,白云虽美丽,却无形无影,仿佛正是人生的理想和追求,虽难以完全把握,却值得我们不断向往。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意象鲜明,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登高须上最高峰:强调了追求的目标,只有到达最高峰,才能领略到更广阔的视野。
直透云关第一重:形象地描绘了穿透云层的感觉,象征着突破重重困难。
此处山头高几许:引发思考,山的高度不仅是物理意义的,更是对自身追求的反思。
如何留得白云踪:表达人生的短暂和理想的难以把握,留给读者以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与哲学思考。
诗人提到的“最高峰”象征什么?
A. 物理高度
B. 人生理想
C. 自然景观
“如何留得白云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C. 对未来的期待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通过“登高”的意象,表达对壮丽景色的向往和人生的哲学思考。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