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8:34
莫放龙山旧醉豪,
西风辇路暗蓬蒿。
目穷千里应惆怅,
赖得螺峰不甚高。
不要让曾经在龙山的豪饮之情影响现在,
在西风中,车辙小路被杂草遮蔽。
眼望千里,自然感到惆怅,
幸好螺峰并不太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艾性夫,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为登高望远的传统节日,作者在此时登高怀古,表达对过往的追忆及对现实的感慨。
这首《九日登抱螺峰呈同游》通过对登高所见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与感慨。首句“莫放龙山旧醉豪”,显露了对往昔豪情的否定,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接着,作者描绘了“西风辇路暗蓬蒿”的场景,表现出一种萧条与寂寥的气氛。这里的西风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时间无情的象征,带走了昔日的欢愉。第三句“目穷千里应惆怅”,表达了作者在广阔的视野中,内心的无奈与惆怅,尽管眼前的景色辽阔,但心中的失落感却愈发强烈。最后一句“赖得螺峰不甚高”则是一种自我安慰,螺峰的高度不高,恰恰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淡然与释然。整首诗通过简洁的描写,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登高望远的情景,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往昔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淡然与哲思。诗中既有对过往豪情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孤独感的感慨,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考与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龙山”象征什么?
A. 过去的豪情
B. 现实的烦恼
C. 自然的美丽
D. 未来的希望
“西风辇路暗蓬蒿”描绘了什么情景?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萧瑟
C. 夏天的热烈
D. 冬天的寒冷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未来的期望
B. 对往昔的怀念与现实的感慨
C. 对爱情的追求
D. 对自然的赞美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登高的情景,但更强调壮丽的景色与豪情,而艾性夫的《九日登抱螺峰》则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对过往的反思。两者在题材上相似,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前者偏向豪迈,后者则显得沉静和深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