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7:05
鸿门宴
作者: 刘翰 〔宋代〕
江东遥遥八千骑,大战小战七十二。
刘郎晓鞭天马来,踧踏长安开帝里。
子婴已降隆准公,君王置酒鸿门东。
张良已去玉斗碎,三月火照感阳红。
绣衣归来日将夜,可惜雄心天不借。
当时已失范增谋,尚引长戈到垓下。
刁斗乍急营垒惊,夜深旗尾秋风横。
玉帐佳人不成梦,月明四面闻歌声。
拔剑相看泪如雨,我作楚歌君楚舞。
明朝宝马一声嘶,江北江东皆汉土。
这首诗描绘了鸿门宴的紧张情景。
江东的骑兵八千人,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七十二场战斗。
刘郎(刘邦)清晨策马从远方赶来,踏破长安城,直入帝王之地。
子婴(项羽的表弟)已经投降了隆准公(刘邦),而君王在鸿门设下筵席。
张良已经离去,像玉斗般破碎,三月的火光照耀着阳光的红色。
绣衣(项羽)归来时,天色渐暗,令人感叹雄心壮志未能实现。
当时已经失去了范增的谋略,但仍然引领长戈来到垓下(垓下之战)。
号角声突然响起,营垒中惊慌不已,夜深时,旗帜在秋风中摇曳。
在玉帐中,佳人无法成梦,月明之时,四处传来歌声。
拔剑相视,泪如雨下,我唱楚歌,你舞楚舞。
明天宝马一声嘶鸣,江北江东皆为汉土。
作者介绍:
刘翰(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与其他文人一样,受儒家文化影响,作品多描绘历史、政治场景,擅长抒发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鸿门宴》创作于宋代,正值历史文化复兴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反映了对权谋、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思考。
这首《鸿门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多面性。诗中描绘了刘邦和项羽在鸿门宴上的紧张气氛,刘邦的到来象征着权力的转变,而项羽的犹豫和不安则表现了他内心的挣扎。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意象,使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情感的张力。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和比喻,使诗句更加生动。特别是“拔剑相看泪如雨”的句子,体现了两位英雄在权力面前的无奈与悲伤,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整首诗不仅仅是对鸿门宴的叙述,更是对历史、忠诚与背叛的深刻反思,读来令人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权力斗争的无奈、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英雄之间的情感纠葛与命运的无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是谁?
诗中提到的“玉斗碎”象征什么?
诗中“拔剑相看泪如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材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