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2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28:14
乱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乱鸦的叫声散去,天空显得空旷无比;
一枕清凉的秋意,透过窗扇送来凉风。
醒来后听不到秋声的来源,
满地的梧桐叶在明月下显得格外清晰。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乱鸦”和“梧叶”作为秋天的自然意象,常常被古代诗人用来表现对秋天的感受。梧桐树在古诗中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作者介绍:刘翰,宋代诗人,字子羽,号东海,生平事迹不多,但其诗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形式多样。
创作背景: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此诗作于立秋之际,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立秋日》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宁静与清凉,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感悟。首句“乱鸦啼散玉屏空”通过声音与视野的结合,构建出一个空旷宁静的秋日景象。乌鸦的叫声逐渐消退,象征着秋天的来临,给人一种从喧嚣到宁静的过渡感。
接下来的“枕新凉一扇风”则带出一种清新的感觉,仿佛在清晨醒来,透过窗扇感受到微风的拂面,暗示着秋天的凉意扑面而来。诗人在此刻感受到的凉意,不仅是气温的变化,更是一种心境的转换。
“睡起秋声无觅处”,这一句表现了一种若有所思的迷茫,似乎在思考秋天的真实含义,却又难以找到答案。最后一句“满阶梧叶月明中”则将视线引向了明亮的月光下,满地的梧桐叶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晰而富有诗意,表现了秋天的清冷与静谧。
整首诗以声、色、风、凉的交织,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秋日场景,既有自然的感受,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宋代诗歌中常见的细腻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秋天的细腻感受,既有自然的描写,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立秋日》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诗中“满阶梧叶”传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孤独与静谧
C. 夏天的炎热
诗中提到的“新凉”是指什么?
A. 秋天的凉意
B. 冬天的寒冷
C. 夏天的热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秋夕》对比,二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气息,但刘翰更注重自然的细腻描写,而白居易则在情感上更为直接与深刻。
以上内容为对刘翰的《立秋日》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