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4:28
胜地开阑若,幽寻信短筇。
僧贫祇施水,客至但闻钟。
讲坐天花满,香台翠霭重。
何当谢尘绂,白社此相从。
这是一处胜地,门前开阔如同阑干,幽静的山间小路上我独自走着,手中只拿着短杖。僧人虽贫,但只愿为我提供清水,客人来到这里时,耳边只听到钟声。坐在讲堂上,屋内满是天花,香台上香烟缭绕,翠绿的雾气弥漫着。何时能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白衣社交的朋友共度此生?
作者介绍: 李谔,字子恭,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山水、禅意,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李谔游览施水庵时,表达了他对山水胜地的向往和对清淡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士生活的憧憬。
《过施水庵》是一首充分体现了李谔个性与情怀的诗作,诗中不仅描绘了施水庵的美丽景色,更透出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头的“胜地开阑若”以美丽的环境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幽寻信短筇”,则表现出他独处时的闲适与自在。诗中“僧贫祇施水”一句,体现出僧人的简朴与宽厚,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这一环境的向往。随着诗意发展,诗人坐在讲堂中,享受着芬芳的香气与满天的天花,整个空间充满了禅意与清幽。最后,诗人渴望摆脱尘世的羁绊,寻求与志同道合者的心灵契合,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生活追求,整体上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烦扰的逃避,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僧贫”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奢华 B. 简朴 C. 富裕
答案: B
“何当谢尘绂”中,诗人想要表达什么?
A. 归隐山林 B. 享受繁华 C. 追求名利
答案: A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向往宁静生活 C. 赞美自然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