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3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38:09
怪石崭岩势欲摧,洞门无锁昼常开。
此心不合神明者,到此应知懒入来。
这怪异的石头耸立,山势似乎要被压垮,洞门没有锁,白天总是敞开的。
那些与神明无缘的人,来到这里自然会明白不必进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对神明和信仰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于外在环境与内心世界的关系的理解。
作者介绍: 陈曦,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细腻,风格清新淡雅。虽不是著名的大家,但其诗作在当时广受欢迎,反映了士人的情怀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山前岩庙,可能是诗人在游历中对环境的感悟,或对信仰的思考,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对神秘力量的敬畏。
《姜山前岩庙》是陈曦的一首具有哲理性的诗。诗开头以“怪石崭岩势欲摧”描述了山的奇特与险峻,这种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雄伟与险恶,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这种对比营造出一种紧张感,仿佛随时都可能被自然所吞噬。
接着“洞门无锁昼常开”,则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开放,山洞的敞开象征着对信仰的欢迎与包容,暗示着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险恶,内心的宁静与信念却是可以自由出入的。最后两句转向更深的哲理思考,“此心不合神明者”表明,只有心中无信仰者,才会对这一切感到无所谓,从而“懒入来”。这反映了诗人对信仰与内心世界的探讨,强调了人与神明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在意象上精炼,情感上深刻,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有对人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独特的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与神明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面对自然与内心的冲突时,人的选择与态度。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心灵信仰的渴望与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在面对自然与灵魂的探索中,人的内心挣扎与自我审视。
诗词测试:
诗中“怪石崭岩势欲摧”描述了什么样的景象?
“洞门无锁昼常开”中的“无锁”意味着什么?
此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王维的诗更注重描绘自然的和谐美,而陈曦的诗则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