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2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22:14
桂枝香(重阳)
作者:黄裳〔宋代〕
醱醅初熟。竞看九日西风弄寒菊。
姝子新妆,向晓淡黄千簇。
清香闹处君须住,掺盈头醉乡相逐。
马台欢笑,龙山纵逸,佳话重绪。
共尽日登临未足。更休问明年,浮世荣辱。
难得良辰,鬓发见秋尤绿。
且邀月照金尊上,近人寒如对飞瀑。
宴归还趁人来,茱萸佩垂红玉。
酒酿刚刚熟成,大家争相观看九月九日的西风吹拂的寒菊。
美丽的女子妆容新颖,清晨时分,淡黄的菊花千朵盛开。
在清香四溢的地方,你一定要留下,醉意与乡愁在这里交织。
马台上欢声笑语,龙山上恣意游玩,佳话不断续写。
大家都尽兴登高游玩,仍觉得不够。更何必问明年,世间的荣辱呢?
难得这样的良辰美景,鬓发虽已见秋意,却依旧青翠。
不如邀月照在金杯之上,身边的人寒意如飞瀑般凉。
宴会结束后,抓紧时间与人相聚,佩戴的茱萸垂下红玉般的果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重阳节,又名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寓意长寿与健康。诗中提到的寒菊,象征着坚韧与美丽,常常与重阳节联系在一起。茱萸在重阳节佩带,是古代习俗,寓意辟邪与长寿。
作者介绍
黄裳,字景阳,号文溪,北宋时期的词人。他的词风清新俊逸,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追求意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反映了诗人在这个传统节日中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桂枝香(重阳)》是一首描绘重阳节的词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节日的热闹氛围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首句“醱醅初熟”,引出重阳节的酒酿,象征着丰收与欢庆。接下来,描绘了寒菊的美丽与新妆的女子,展现了节日的生机与活力。诗中“清香闹处君须住”一句,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留恋,令人感受到节日的温馨。
“共尽日登临未足”这一句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追求与对未来的无奈,体现了人生的短暂与珍惜当下的哲理。最后,诗人以“宴归还趁人来,茱萸佩垂红玉”结束,既是对节日习俗的呼应,又暗含了对友人的期待与重视。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生动的自然景象,又有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示了黄裳词风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寒菊”)、拟人(“清香闹处”)、对仗(“马台欢笑,龙山纵逸”)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珍惜美好时光,感叹人生无常,同时又展现了对友人和亲情的重视。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茱萸佩垂红玉”中的茱萸代表什么?
A. 辟邪与长寿
B. 富贵与荣华
C. 爱情与思念
填空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