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4:42
来鹤小憩
作者: 彭慰高 〔清代〕
看山不陟山,适兴随所止。
投筇叩兰若,曲径平于砥。
老僧引我行,幽鸟惊人起。
湿翠滴松下,飞泉喧竹里。
瓯凝薇露香,檐覆藤花紫。
枯坐学禅定,澄心观物理。
夕梵一声钟,归路渺烟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山中游历时的心境与感受。他并不强求登高望远,而是随兴而止,享受自然的美好。投筇(把手杖放下)在兰若(寺庙)的门前,沿着平坦的小路走去。老和尚引导着我,幽静的鸟儿因人的到来而惊起。湿润的翠绿从松树下滴落,飞泉在竹林中嘈杂流淌。瓯杯中凝聚着香甜的玫瑰露,屋檐上覆盖着紫色的藤花。我静坐学习禅定,心中澄明,观察物理的道理。傍晚的梵钟悠然敲响,归途在烟水中变得渺茫。
作者介绍:彭慰高,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常以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为题材,体现了他的哲理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访某个山水景区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致,表达了他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佛教禅意的理解。
《来鹤小憩》是一首充满禅意的山水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首句“看山不陟山”,强调了放下攀登的欲望,转而欣赏眼前的美景,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与从容。接下来,诗人用“投筇叩兰若”表现出他在静谧的寺庙中驻足,表明了他对内心修行的重视。
在细节描写上,诗人通过“湿翠滴松下,飞泉喧竹里”展现了山中湿润的气候以及泉水的流淌声,营造出一个生动的自然场景。后续的“瓯凝薇露香,檐覆藤花紫”则通过色香味的结合,增强了意境的丰富性,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整首诗结尾以“夕梵一声钟”收束,既有时间的流逝感,也暗示了归途的遥远,表现了人对自然的依恋与对自我内心的思考,令人沉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看山不陟山”意指:
A. 要攀登高山
B. 不强求攀登,而是欣赏
C. 只看山不理自然
D. 只在山上静坐
“老僧引我行”中的“老僧”代表:
A. 自然的灵性
B. 师长的引导与智慧
C. 年龄的象征
D. 生活的平淡
诗的最后一句“归路渺烟水”表达了:
A. 归途的清晰
B. 归途的迷茫
C. 对归途的向往
D. 从未迷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