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0:14
乌啼夜半山石裂,白杨风紧愁云结。
冰蚕凄断五十弦,一曲离鸾泪成血。
女萝菟丝本相附,既不同衾当同穴。
白骨长埋冬岭松,青山共对秋坟月。
人生百年会有尽,弹指流光何飘瞥。
惟有坚贞一片心,地老天荒终不灭。
明诗习礼本高门,取义成仁自奇节。
幽阡岁岁长苔花,不蚀生金三尺碣。
在夜半时分,乌鸦悲鸣,夜色中山石崩裂,白杨树在风中摇摆,愁云弥漫。
冰蚕的琴声凄凉,仿佛断了五十根弦,一曲离别的乐曲,泪水成血。
女萝和菟丝本是相依相附的,然而既然不能同床共枕,便应当同穴归葬。
白骨早已埋在冬日的山岭松下,青山依旧对着秋天的坟墓和明月。
人生百年终有尽,时光如指间沙,转瞬即逝。
唯有那坚贞的心志,直到地老天荒,也不会变灭。
明理习礼的高门望族,追求义理成仁,自然显得奇特节操。
幽静的小路岁岁长满苔藓花,却不腐蚀那三尺碑碣上的金字。
作者介绍:曹锡龄(约1650-约1710),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写而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忠贞爱情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在动荡岁月中对坚贞情感的渴望。
整首《乌啼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爱情忠贞的执着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用“乌啼夜半”引入,既设定了诗歌的悲凉基调,又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苦闷。接下来的“冰蚕凄断五十弦”则通过音乐的意象,表现出离别的痛苦,情感的深沉。诗中提到的“女萝菟丝”象征着爱情的依附与共生,揭示了对情感的渴望与理想的矛盾。
诗的后半部分则从个人情感升华到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人生百年会有尽,弹指流光何飘瞥”,在感叹人生短暂的同时,强调了坚贞的心志才是永恒不变的。最后,作者以“幽阡岁岁长苔花”作结,虽隐含了一种悲凉,却也展现了一种宁静的美感,仿佛在说即使世事无常,真情依然会在岁月中长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以爱情的坚贞和人生的无常为主题,传达出在世事变迁中,真情常在的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乌啼”象征什么?
“冰蚕凄断五十弦”中的“冰蚕”指的是?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