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5:36
作者: 独孤及 〔唐代〕
北登渤澥岛,回首秦东门。
谁尸造物功,凿此天池源。
澒洞吞百谷,周流无四垠。
廓然混茫际,望见天地根。
白日自中吐,扶桑如可扪。
超遥蓬莱峰,想像金台存。
秦帝昔经此,登临冀飞翻。
扬旌百神会,望日群山奔。
徐福竟何成,羡门徒空言。
唯见石桥足,千年潮水痕。
在北方的渤澥岛上,我登高远望,回头看到秦东的门。谁能知道造物的功力,开凿出这天池的源头。深邃的洞穴吞噬着百川,水流四通八达,无边无际。宽阔的视野漫无边际,仿佛可以看到天地的根基。白日从中间升起,扶桑的日出似乎可以触摸。遥远的蓬莱峰,仿佛金台依然存在。秦帝曾经经过这里,登上高峰,飞翔如同翻腾。扬起旗帜,百神汇聚,朝阳下群山奔腾。徐福最终成就了什么?羡慕门徒的空谈。如今只见石桥的遗迹,千年潮水留痕。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独孤及,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览海边的时刻,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沉重,表达了对宇宙、历史的深刻思考。
《观海》展现了诗人登临渤澥岛时所见的壮阔海景与历史感悟。开篇描绘了高耸的岛屿与回望秦国的东门,构建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诗人在此不仅是观海,更是思索历史的变迁,揭示了造物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接下来的景象描绘,澒洞吞百谷,展现了自然的浩瀚,水流无边,象征着时间的延续与历史的无垠。
诗中“白日自中吐”,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扶桑的日出与蓬莱的遥想,表达了对理想与长生的追求。诗人提到秦帝的登临与徐福的追寻,反映了对历史人物与神话传说的反思,质疑成就与空谈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反思。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历史的感慨,构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海的观赏,探讨了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扶桑”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观海》这首诗的深刻意蕴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