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1:14
海上寄萧立
独孤及 〔唐代〕
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
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
驿楼见万里,延首望辽碣。
远海入大荒,平芜际穷发。
旧国在梦想,故人胡且越。
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海西望京口,两地各天末。
索居动经秋,再笑知曷月。
日南望中尽,唯见飞鸟灭。
音尘未易得,何由慰饥渴。
北风刮过边塞,草木被剪得光秃秃的,寒露在夜里结成霜。一路走到海岸,思乡之情在暮色中愈发浓烈。驿楼上眺望千里远方,抬头望去辽阔的海岸线。远处的海洋连着荒凉的天地,广袤的平原一直延伸到天边。旧国的景象只在梦中出现,故友们又何能相见?相隔太远,约定的相会却被风阻隔,时光荏苒,泪水成雨。海的西面望着京口,彼此相隔如同天的尽头。在孤独的居所中度过秋天,再次相视而笑,不知何时能再相见。日头在南方的视野中渐渐消失,只有飞鸟在空中无声滑落。音信难以得知,如何才能慰藉心中的饥渴?
独孤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作品反映出游子的思乡情怀及对友人的思念,风格多表现出浓烈的抒情性。
《海上寄萧立》是诗人在旅途中写给友人萧立的诗作,描绘了他在海上漂泊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离别情绪。
《海上寄萧立》描绘了诗人在海上漂泊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游子对故土和朋友的无限思念。开篇用“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二句,描绘出北风凛冽、寒露凝结的边塞景象,既营造了冷峻的外部环境,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随着诗意的展开,“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句中,诗人已走到海岸,乡愁愈发浓烈,带有淡淡的忧伤。
“驿楼见万里,延首望辽碣”中,望远的景象与思念的情感交融,诗人透过辽阔的海岸线,寄托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接下来的“远海入大荒,平芜际穷发”,则展现了大海的广阔和荒凉,象征着孤独的境遇和无尽的思念。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后以“音尘未易得,何由慰饥渴”作结,直白而深刻地表达了与友人音信难通的无奈与渴望。此诗中不仅有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渗透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展现出诗人对友情与故乡的珍视。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友情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浓烈的游子心态和人世间的孤独感。
诗中提到的“朔风”指的是哪个方向的风?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主要是在何时表现得最强烈?
诗中提到的“音尘未易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