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水寨岭》

时间: 2025-04-30 13:36:40

诗句

上山复下山,逾险还入险。

潜踏巨鳌背,局步形神敛。

四围岚岭合,一线走崖广。

不识经过处,炊烟几万点。

明明见高峰,飘忽云际掩。

一曲复一重,密蒙乱风飐。

最下光明界,乃见桃花𡹮。

净扫旧衣襟,烟痕淡如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36:40

原文展示:

水寨岭
作者: 黄仲骐 〔清代〕

上山复下山,逾险还入险。
潜踏巨鳌背,局步形神敛。
四围岚岭合,一线走崖广。
不识经过处,炊烟几万点。
明明见高峰,飘忽云际掩。
一曲复一重,密蒙乱风飐。
最下光明界,乃见桃花。
净扫旧衣襟,烟痕淡如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水寨岭上行走的经历。诗人上山又下山,穿越了险峻的地形,走在巨大的山背上,身心都感到紧绷。四周的岚岭重重叠叠,只有一条小路延伸向远方。对经过的地方记不清,只看到炊烟在远处点点升起。高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层层叠叠,风声如乱。最后,在光明的地方,终于看见了桃花的身影。旧衣襟上的烟痕也像是轻轻染上去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上山复下山:指反复在山上和山下行走。
  • 逾险还入险:越过危险又陷入更深的险境。
  • 潜踏:静静地走在巨鳌的背上,巨鳌在这里是指巨大的山脊。
  • 局步:步伐小心谨慎。
  • 岚岭:指山间的雾气和山岭,形容环境的朦胧。
  • 炊烟:指村庄里升起的烟,象征着人们的生活气息。
  • 光明界:指光明的地方。
  • 桃花:象征着春天和美好的景象。

典故解析: “巨鳌”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庞大的山脉或岩石,常与海洋中的巨物相对照。此处用以表现山的雄伟与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仲骐,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观,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诞生于游历之际,表达了诗人在水寨岭游历时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水寨岭》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水寨岭的山水风光,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切感受。诗人通过“上山复下山,逾险还入险”的描写,展现了山行的艰辛和挑战,营造出一种探险的氛围。接着,诗人以“潜踏巨鳌背”描绘了在山脊上行走的奇特体验,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不识经过处,炊烟几万点”的意象,展现了在险峻山路上,偶然看到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温暖和亲切感。诗中的“明明见高峰,飘忽云际掩”则通过对高峰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崇高美的向往。

最后一句“净扫旧衣襟,烟痕淡如染”,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也隐喻着他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与净化。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山复下山,逾险还入险。”:描述了在山中行走的艰难与挑战,反复经历险峻的地形。
  2. “潜踏巨鳌背,局步形神敛。”:小心翼翼地走在巨大的山脊上,表现出诗人谨慎的态度。
  3. “四围岚岭合,一线走崖广。”:四周的山岭重重叠叠,只有一条小路延伸,给人一种压迫感。
  4. “不识经过处,炊烟几万点。”:在险境中,偶尔看到村庄的炊烟,象征着生活的温暖。
  5. “明明见高峰,飘忽云际掩。”:高峰在云间若隐若现,表现出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6. “一曲复一重,密蒙乱风飐。”:山的层层叠叠和忽然袭来的风,增添了诗的动态感。
  7. “最下光明界,乃见桃花。”:在光明的地方,终于看见了桃花,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8. “净扫旧衣襟,烟痕淡如染。”:最后的反思,表现出对过去的清理与新生的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巨鳌背”比喻庞大的山脊。
  • 拟人:山与云的互动,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上山复下山,逾险还入险”,形成工整的节奏。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险峻与挑战,代表人生的艰辛。
  • 炊烟:象征着人间的温暖与生机。
  • 桃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巨鳌”是指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一座山脉
    • C. 巨大的山脊
    • D. 一种植物
  2. “不识经过处,炊烟几万点”中的炊烟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冷漠
    • B. 人间的温暖
    • C. 自然的美丽
    • D. 历史的沧桑
  3. “净扫旧衣襟,烟痕淡如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生活的反思与新生的期望
    • C. 对自然的热爱
    • D. 对人生的厌倦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山水之美,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水寨岭》更强调险境中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魅力与特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偶书 读秦纪 偶成 偶述 至后 题李蓝溪梅花吟卷 月出书馆 春阴 闻角 偶成简任肃斋教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鼻字旁的字 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七魄悠悠 问鼎轻重 邑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敢不唯命 犀仆 行字旁的字 炎宋 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舞笔弄文 分形同气 去就之际 陬邑 言字旁的字 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魁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