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渔家傲 新秋》

时间: 2025-05-02 12:31:45

诗句

雨过回塘波细涌。

水精帘外残霓控。

半亸犀簪眉懒纵。

谁惊梦。

猧儿撼起金铃动。

病着轻绡还道重。

藕丝倦雪银盘冻。

七夕又来谁与共。

心怕恐。

柳梢新月窥西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1:45

原文展示:

渔家傲 新秋
作者: 沈谦 〔明代〕

雨过回塘波细涌。水精帘外残霓控。半亸犀簪眉懒纵。谁惊梦。猧儿撼起金铃动。病着轻绡还道重。藕丝倦雪银盘冻。七夕又来谁与共。心怕恐。柳梢新月窥西弄。


白话文翻译:

在细雨过后,水塘里波光微微荡漾,水精帘外的残虹悬挂着。半露的犀簪在眉头上懒散地放着,谁来惊醒我的梦?小猫摇动着金铃,发出细微的声响。病中的我轻薄的纱衣感觉沉重,藕丝般的倦怠如同银盘上的雪一样冷。七夕又到了,谁与我共度这一时刻?心中惧怕孤独,柳梢的新月偷偷窥探着西边的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波动、起伏。
  • 水精帘:形容水波光滑如水晶的帘子。
  • 犀簪:用犀牛角制成的发簪,常用来装饰。
  • 猧儿:小猫,一种亲昵的叫法。
  • 轻绡:轻薄的纱衣,形容柔软。
  • 藕丝:形容细腻、柔软的感觉。
  •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相当于情人节。
  • 心怕恐:心里感到害怕与孤独。

典故解析:

  • 七夕: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是古代中国重要的爱情节日,象征着爱情与团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谦,明代词人,因其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词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具有一定的抒情性和音乐性。

创作背景:

《渔家傲 新秋》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及对孤独情感的思考。正值秋季,诗人面对自然的变化,心中生出对时光流逝的惆怅。


诗歌鉴赏:

《渔家傲 新秋》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静谧与孤独。开篇的“雨过回塘波细涌”,勾勒出一幅雨后水波荡漾的画面,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接着,诗人用“水精帘外残霓控”描写了残留的虹光,带有一种梦幻的色彩。

词中“半亸犀簪眉懒纵”展现了主人公的慵懒状态,似是在享受这份宁静,但“谁惊梦”的疑问又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不安。之后,诗人通过“猧儿撼起金铃动”传达出生活中的小乐趣,却又被“病着轻绡还道重”所打断,显示出身体的脆弱与心情的沉重。

“七夕又来谁与共”,是对节日的思考,象征着爱情的缺失和孤独的感受。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对人生孤独的思索,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过回塘波细涌:描绘雨后塘水细微涌动的景象,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2. 水精帘外残霓控:形象地表现出水面上悬挂的残虹,带有梦境般的色彩。
  3. 半亸犀簪眉懒纵:表现出主人公的慵懒与放松状态,暗示内心的闲适。
  4. 谁惊梦:疑问句,表现出对梦境的珍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5. 猧儿撼起金铃动:小猫的动作增添了生活的细节与乐趣。
  6. 病着轻绡还道重:通过身体的病痛,表达了内心的沉重感受。
  7. 藕丝倦雪银盘冻:比喻形象,展现出一种冷清的感觉。
  8. 七夕又来谁与共:对七夕节的思考,感受到孤独与情感的缺失。
  9. 心怕恐:直白地表达心中的恐惧感。
  10. 柳梢新月窥西弄:描绘月亮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藕丝倦雪银盘冻”,以藕丝和银盘比喻心情的冷淡与沉重。
  • 拟人:如“柳梢新月窥西弄”,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 对仗:整首词运用了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孤独、爱情缺失的思考,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洗涤与新生,也暗示情感的细腻。
  • 水波:象征流动的时间与变化的心情。
  • 犀簪:象征女性的美丽与柔情。
  • 七夕:象征爱情与团圆,同时也暗示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渔家傲 新秋》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沈谦
    C. 杜甫

  2. 词中“七夕”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爱情与团圆
    C. 秋天的到来

  3. 词的开头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雪景
    B. 雨后水塘
    C. 夜空星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钗头凤·世情薄》 - 李煜
  •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诗词对比:

  • 《钗头凤·世情薄》与《渔家傲 新秋》均表达了孤独和对爱情的渴望,但前者更侧重于悲伤的情感,而后者则融合了自然的美感与孤独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曲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解析》
  • 《明清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禅门寺暮钟 贡院楼北新栽小松 咏露 洛阳清明日雨霁 夏游招隐寺暴雨晚晴 燕京杂诗 其九 燕京杂诗 其八 燕京杂诗 其七 燕京杂诗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体开头的成语 韋字旁的字 联袂而至 凵字底的字 橡皮筋 先字旁的字 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攻瑕索垢 危事 词首 峯脚 一递一口 采字头的字 包含卮的词语有哪些 应召 蕃篱之鷃 层见错出 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