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1:20
同徐城季明府游重光寺题晃师壁
作者: 刘商
野寺僧房远,陶潜引客来。
鸟喧残果落,兰败几花开。
真性知无住,微言欲望回。
竹风清磬晚,归策步苍苔。
在偏远的寺庙中,僧人的房舍十分遥远,仿佛是陶渊明引领客人来到这里。
鸟儿在喧闹,果子已经残落,而兰花也凋谢,只有几朵还在开。
真正的本性是明白无常的,微妙的言语让我心中的欲望回归。
傍晚的竹林中,清风吹动着磬声,我踏着苍苔准备归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商,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风格多以山水田园为主,表现出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同徐城季明府游重光寺题晃师壁》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融入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寺庙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欲望的超脱。首联“野寺僧房远,陶潜引客来”,引入了陶渊明这一隐士形象,突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鸟喧残果落,兰败几花开”,通过对残果和凋谢兰花的描写,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给人一种淡淡的惆怅。
“真性知无住,微言欲望回”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意识到真正的本性是无常的,随之欲望的回归让人更加觉醒。最后一句“竹风清磬晚,归策步苍苔”则为整首诗画上了句号,描绘了归途的宁静与清幽,竹风轻拂,磬声缭绕,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有力,情感上深邃而悠远,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野寺僧房远,陶潜引客来。”
远离尘嚣的寺庙,僧人的房舍在远方,诗人联想起陶渊明引领客人来此的情景,传达出一种隐居的理想。
“鸟喧残果落,兰败几花开。”
鸟鸣声中,残落的果子与凋谢的兰花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真性知无住,微言欲望回。”
真实的本性是明白无常的,诗人通过微妙的言语反思自己的欲望,表现出对世俗的超脱。
“竹风清磬晚,归策步苍苔。”
晚风轻抚竹林,清脆的磬声响起,诗人踏着青苔归去,营造出宁静的归宿感。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佛教和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陶潜引客来”中的“陶潜”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提到的“微言”主要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