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弟观留慈云》

时间: 2025-05-01 11:15:07

诗句

相携入翠林,聊尔豁尘襟。

恃熟出家话,得閒生梵心。

凉多却扇坐,困倦把诗吟。

试问虎溪上,多情如此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15:07

诗词名称: 次韵弟观留慈云

作者: 陈著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相携入翠林,聊尔豁尘襟。
恃熟出家话,得閒生梵心。
凉多却扇坐,困倦把诗吟。
试问虎溪上,多情如此深。

白话文翻译:

我们手牵手走进翠绿的树林中,随意聊聊,舒展心中的尘虑。
依靠着熟悉的出家话语,悠闲地感受着内心的宁静。
因为凉风习习,我坐着扇子,困倦时吟咏着诗篇。
我不禁想问,在虎溪边,情感为何如此深厚?

注释:

  • 相携:携手,手拉手。
  • 翠林:指绿树成荫的森林。
  • 豁尘襟:豁达地放下心中的尘事。
  • 恃熟:依赖于熟悉的事情或人。
  • 出家话:指僧侣的谈话,通常指与佛教相关的哲理。
  • 生梵心:生出一种超然的心境,梵即指佛教的心境。
  • 虎溪: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虎溪可能是风景优美之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著,南宋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佛教思想的理解。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与友人游玩时,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表达出一种对友情和心境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致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相携入翠林”便传达出一种亲密的友情,伴随着自然的美景,诗人心中的纷扰得以舒展。接下来的“聊尔豁尘襟”,则表达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感。通过“恃熟出家话”,诗人暗示了对佛教哲学的理解与体悟,进一步加深了内心的宁静。最后,“试问虎溪上,多情如此深”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诗人与友人一起走入树林,感受到自然的清新,心中烦恼随之消散。
    • 第二联:借助熟悉的佛教哲理,诗人得以生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 第三联:在清凉的环境中,诗人因困倦而吟咏诗篇,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第四联:诗人感慨情感的深厚,表达对友谊和时光的珍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 对仗:诗句之间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宁静心境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翠林: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心灵的宁静。
  • 虎溪:作为一个特定的地点,代表着友谊的深厚和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翠林”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自然的宁静
    • C. 纷扰的尘世
  2. 诗人通过“出家话”来表现什么?

    • A. 对生活的反思
    • B. 与友人分享的快乐
    • C. 对佛教的理解
  3. “试问虎溪上,多情如此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友情的珍惜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月下独酌》、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现出与自然的交流和内心的宁静。
  • 诗词对比:王维在《鹿柴》中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更注重孤独的宁静,而陈著的诗则强调了友情的温暖与情感的深厚。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登天平山 题陆野塘高士松陵八景 哭李峤诗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同光禄弟冬日述怀 奉酬韦嗣立祭酒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大僚之作 怀徐灌园 送郑比部谳狱粤西 登城西角楼眺望 廿三日观迎祀纛仪仗后宴集黄信卿启芳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鱼烂土崩 卜字旁的字 满盛 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画意诗情 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弓字旁的字 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大澈大悟 丈夫双泪不轻弹 眼花缭乱 头童 逸御 音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面壁磨砖 折抢 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