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5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55:53
题崇觉寺
作者: 蔡楠 〔宋代〕
溪云障微阴,竹风消午暑。
行穷紫翠间,金榜开梵宇。
残僧四五辈,衣破貌淳古。
碧筒寒泉,屋角挂飞雨。
高堂俨遗像,丹青烂圭且。
当时立廊庙,兄弟皆接武。
谁知百世士,今作一丘土。
石麟卧斜阳,断碣枕庭庑。
悟此笑世人,微荣何足数。
溪边的云朵遮住了微弱的阴影,竹林的微风驱散了午后的炎热。
我在紫绿的山间走到尽头,看到金榜高悬在梵宇之中。
残老的僧侣们大约有四五位,衣衫褴褛,神态古朴。
碧绿色的竹筒里流淌着寒泉,屋角上挂着飞洒的雨滴。
高堂上庄重地挂着遗像,丹青绘制得精美无比。
当年建立庙宇时,兄弟们都曾亲自参与。
谁能想到百年之后的士人,竟然都成为了一丘土。
石麟卧在斜阳之下,残破的石碑枕在庭庑上。
悟到这一点,我笑对世人,这微薄的荣华又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
作者介绍: 蔡楠,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咏物见长,常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佛教思想的影响。
创作背景: 诗作于崇觉寺,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环境的描写和对人生、名利的感慨,反映了宋代人对佛教文化的浓厚兴趣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这首《题崇觉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富有禅意的寺庙环境。开篇的“溪云障微阴,竹风消午暑”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夏日景象,营造出一种恬静安宁的氛围。随着诗句深入,作者逐渐引入对残僧的描写,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残老的僧侣,尽管衣衫褴褛,然而其内在的淳朴气质却显得格外珍贵。
诗的后半部分则引入了对生死、名利的深刻思考。作者以“谁知百世士,今作一丘土”反映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强调人生的最终归宿是死亡,任何荣华富贵终将化为尘土。最后一句“悟此笑世人,微荣何足数”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超然。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而流畅,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充分体现了宋代诗人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境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强调应当对名利保持淡泊的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残僧”有几位?
A. 两位
B. 三位
C. 四五位
D. 六位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微薄荣华的轻视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未来的期待
“金榜”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名利
B. 荣耀与神圣
C. 友谊
D. 时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